首頁>熱點 >
人文+閱讀會煥發(fā)怎樣的光彩?當古建筑遇到書店 2018-04-23 12:2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北京磚讀空間所在的院落。上官云 攝

走在北京大街小巷,經(jīng)常會看到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每一座古建筑中都裝著一段歷史,蘊含著無限人文內涵。如今,在充分保護的前提下,有的古建筑也開始與“閱讀”相結合,活化利用,成為文脈延續(xù)的載體。世界讀書日來臨前夕,記者相繼走訪了位于萬松老人塔院的北京磚讀空間、以及開在地安門雁翅樓的中國書店,探究當古建筑與書店相依相伴,它們會綻放出怎樣的光彩?

沿著西四南大街一路走來,便能發(fā)現(xiàn)一個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小院,里面有始建于元代的萬松老人塔,這也是北京城區(qū)現(xiàn)存唯一一座密檐式磚塔。幾年前,北京市西城區(qū)文委開始探索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利用新模式,萬松老人塔院成為試點項目,并最終選擇正陽書局為委托運營方,打造公益性質的“北京磚讀空間”。

不少讀者表示很喜歡北京磚讀空間:看完書還能參觀院子里擺放的一些老物件兒。上官云 攝

2014年,北京磚讀空間正式開放。磚讀空間負責人崔勇此前曾向媒體介紹,空間目前收藏了超過四萬種北京的歷史文獻,還有金石拓片和老照片,“我們是書店、檔案館和博物館三館一體的,向社會免費開放”。

因此,在這個古色古香的院落里,除了滿院書香外,還有門楣、石墩兒等各種與老北京有關的物件兒,人們不僅可以悠閑的讀讀書,有時還能看看展覽,既增長了知識又消磨了時間。

“我一直覺得有場景感的書店挺好,讓人們在感受書香的同時體會到人文氣息。”黃女士特別喜歡與古建筑為伴的書店或者閱讀空間,“書店方面能夠節(jié)約一些成本,也實現(xiàn)了古建筑的有效利用保護,屬于雙贏。在古建筑營造出的濃郁歷史文化氛圍中讀書或參加文化活動,算得上相得益彰”。

中國書店雁翅樓店外景。上官云 攝

確實,此類書店以其與眾各別的特色贏得了不少讀者的青睞。在北京古城地標——地安門的遺址附近,也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悄然而立,紅柱灰瓦,彩繪花朵栩栩如生:這就是景觀復建的地安門雁翅樓,遠遠還能看到門楣還懸掛著一塊“中國書店”的牌匾,吸引著南來北往愛書人的目光。

嚴格來說,現(xiàn)在的地安門雁翅樓并不是通常認為的文物意義上的古建筑,但古韻十足的建筑風格依然令書店增色不少。一位女士說,這兒的24小時書店具有濃郁人文特色,自己就是被吸引過來的,“古建筑模樣的外觀就很吸引人,尤其還有那么多的好書,這種組合模式特別值得點贊”。

“從某種意義來說,古建筑也是文化的一個顯性形態(tài),書是文化傳播的一個載體。”對此,中國書店黨委書記張東曉表示,尤其中國書店還是以古籍類圖書見長,“書店開在這里,業(yè)態(tài)配合較好,也是兩種文化載體的很好融合”。

在中國書店雁翅樓店內,一些讀者正在認真看書。上官云 攝

的確,從上述可以看出,“古建筑+書店”的模式似乎給文物保護利用以及閱讀空間建設提供了一種新思路。著名文化學者張頤武表示,一些有重大意義的建筑文物應當保護起來,但有一些像歷史文化街區(qū)、片區(qū)等,人文和歷史價值雖然很高,但未達到負擔參觀功能的程度,因此便可以考慮在保護的前提下,開設書店或變成閱讀空間或者文化藝術展示空間,活化利用。

“只有活化利用,上述那些街區(qū)、建筑才能有序發(fā)展,只是長期空置是沒有意義的。”張頤武也強調,“當然,絕不能破壞原有風格和建筑,保護始終是前提”。

關鍵詞: 光彩 古建筑 人文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