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戴上VR辦公是什么樣的感覺?(三) 2021-11-02 16:53:40  來源:36氪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yè)、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標準的白領工作就是坐在局促的小隔間,面對著一個或兩個電腦屏幕點鼠標敲鍵盤。有沒有可能在任何你想要的美景,比如黃山上,九寨溝旁工作,你的顯示器有iMax影院那么大,可以同時打開十多個代碼窗口,一目十行,同時還能一邊跟同事的即時溝通,看自己的會議日程、各種 API 參考,以及展示“現(xiàn)實”世界的攝像頭呢?一位VR的極客愛好者證明了這種可能性,而且就是用時下的VR設備。我們來看看他的體驗。文章來自編譯。篇幅關系,我們分三部分刊出,此為第三部分。

劃重點:

VR辦公相對成本不高,專注度高、靈活性好、可及性強

目前的生產力工具還沒有針對VR進行優(yōu)化

未來VR會變得更小、更輕、更快、更無處不在

“虛擬”的概念是一種公共的神經假肢

VR的意義在于促進更快、更有效的交流

戴上VR辦公是什么樣的感覺?(一)

戴上VR辦公是什么樣的感覺?(二)

好吧,可是,為什么呢?

為什么要這么折騰?除了對極客才有意義的新奇和狂熱以外,這東西還有什么意義?

技術的優(yōu)勢在于它是力量倍增器:用相同或更少的付出(或成本)做更多的事情,或者做否則就不可能做到的新活動或工作形式。為了讓新策略發(fā)揮作用并被采用,他們需要進行一定的平衡。對于某些用戶來說,能讓別人刮目相看就足夠了——但還有其他幾個可衡量的優(yōu)勢(下面所列是我識別出來的;你的看法可能會有所不同)。

成本:即便用了更高規(guī)格的頭顯和配件,但整個支出其實跟傳統(tǒng)多顯示器的配置也差不多。

專注:VR環(huán)境完全是無干擾的,所帶來的生產力提高,如果按照總產出、工作質量或任務持續(xù)時間來衡量的話,要比基線高出 20%到100%不等。區(qū)隔是另一個重要部分——遠程辦公的人都知道擁有物理上獨立的工作空間的重要性,要有一個邊界來防止工作職責過于滲透到個人生活當中。把空間限制在元宇宙一個看不見的地方可以很好地進行分區(qū)——完全脫離只需要摘下頭顯或退出應用即可。

靈活性:VR的適應性范圍提供了在其他情況下不實用或不可能的選項。屏幕可以根據(jù)人體工程學(重新)定位來適應各種姿勢和空間,讓狹窄的宿舍就像大辦公室一樣寬敞舒適。從酒店進入我的工作場所意味著在旅途當中也不會犧牲績效(現(xiàn)在的情況不太適用,但將來肯定會再次出現(xiàn))。

可及性:這種配置的可視化特性對視力正常的人有利,但盡管有排他性,但VR可以根據(jù)需要把東西做大,或者管理對比度和光線,為有視覺缺陷的人提供計算機可用性方面的改進。你也可以采用非傳統(tǒng)的座椅或書桌(或床)配置,去適應各種行動不便或身體有困難的人。我在開始全天候VR工作的幾個月后,遭遇了腳部多處骨折,需要四個月不得承重,而且前兩個月需要把腳抬高。這種情況下已經不適合坐在辦公桌前,有那么好幾個星期,客廳的躺椅變成我唯一的選擇。在那些日子里,筆記本電腦、頭顯以及多顯示器設置就足以讓我可以應付自如。

左腳第一跖骨骨折的X光片

VR 的可及性仍在開發(fā)中,最終包括的功能集更廣泛:顏色與其他視覺適應、運動衰減或放大以應對運動與神經肌肉挑戰(zhàn)、導航和記憶輔助(順便說一下,采用AR的話,可同時適用虛擬和物理環(huán)境)、神經多樣性管理工具等。調節(jié)感官體驗與身體控制調節(jié)的機會如此全面,有望帶來一系列超越目前最先進技術的包容性。而且這種包容性不僅僅是生物學和神經學方面的適應:一旦用VR來做,很多社會經濟障礙也會減少或消失(盡管電力、帶寬和頭顯對于這個世界的很多或大部分地區(qū)的人來說都是重大投資;在此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鋪墊。)

為什么不?

盡管有各種好處,但我們也要提出一些警告,VR也許不太適合某些人或情況。

在視野被遮擋的情況下(顯然)人已經失去了態(tài)勢感知能力,而且如果你同時還使用頭顯的話,隔離的認知繭房就可能出問題甚至有風險——只有在安全可靠的環(huán)境下VR才有意義。然后是長時間佩戴硬件對身體的要求:進入到光學的“甜點”,建立適當?shù)钠胶夂椭亓糠植迹ㄟ€有建立肌肉組織),保持溫度,清潔和保養(yǎng)設備等。

如果對當前的這批生產力工具的評價是古怪或另類的話,會低估它們的笨拙和繁瑣程度。為了讓工具能用我忍受了很多:不穩(wěn)定,越過層層關卡好讓一切按計劃配置,搜索晦澀的工具或調整,小心呵護我精心組裝起來的紙牌屋這些我都忍了,所以沒有什么可以將它打倒。 這個領域的發(fā)展瞬息萬變,到處都是 alpha 和 beta 產品,每一個產品在引入新的約定時都需要不斷的適應——光是熟悉 VR 是不夠的,整個鏈條里面的每個產品都需要學習怎么去處理這個概念。

哪怕遵循標準慣例、穩(wěn)定、一流的產品出現(xiàn),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這么大的屏幕空間,或者有合適的材料來充分利用,或者能有那種對外界視而不見的奢侈。反過來,對于某些人來說這可能還不夠好——不管是分辨率、帶寬、功能、硬件質量、物理形狀因素等都做得不夠。或者可能基于原則或政治理由反對,比方說Oculus 硬件就因為跟FaceBook的關系而被殃及。

我從目前的技術里面已經看到了足夠的希望,試用是值得的。榨干工具的全部能力所投入的耐心最后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收到了成效,我很高興能夠繼續(xù)使用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但憧憬未來的樣子更讓人感到興奮。以上的大部分,不管是好是壞,其實都無關緊要,因為未來的發(fā)展會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去解決不同的問題。

未來

成功的消費技術往往會趨向于更小、更輕、更快、更無處不在——VR 也不例外,而且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種趨勢會持續(xù)下去。新的突破、功能以及形態(tài)因子會出現(xiàn),并且跟我們所依賴的其他技術一樣跟日常生活無縫集成。我們會生活在一個幻覺與現(xiàn)實交織的世界里,模擬與實體會不同程度地融合在一起。

現(xiàn)實的成分會增加(也許是超現(xiàn)實主義),我們感知模擬物體和環(huán)境以及與之交互的能力將無法通過感官來區(qū)分。隨著系統(tǒng)對行動做出解釋并將其投射到世界里,在模擬環(huán)境下的行動將會產生現(xiàn)實結果——遠程呈現(xiàn)將出現(xiàn)巨大飛躍,時間與距離的限制會被消除。我們將超越今天的無人機駕駛、遠程手術等,可在任何地方通過千里眼去看,通過遠程手去干。

現(xiàn)在離未來顯然還有一段距離,那種“成功”的先決條件要對這個假設做很多繁重工作。我之前已經談了很多關于設置和體驗的細節(jié),但要看得那么遠將需要轉向抽象層面。這些工具會被使用所塑造——我們會用來做什么?有個辦法可以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那就是看看這些工具我們一直都是用來做什么的,看看我們能不能找出為什么要這么用;如果我們能夠理解意圖的話,也許就能預測目的地。

回到“虛擬”的定義,這一概念演進的驅動力是一種公共的神經假肢——其實這只是一種虛構的“共享大腦”的說法。人類一直在通過相互分發(fā)記憶、為了解決問題將各自想法(處理能力)結合以及本質上把文明本身眾包來增強記憶。這一路上,通過同樣這些渠道我們又添加了娛樂價值,但核心原則仍舊是:把認知的各個方面外化,然后跟我們的鄰居交流。我們共享的東西的價值、政治和經濟在這里我就不想探討了,但共享本身是關鍵。

發(fā)明出更好的辦法,將工作知識從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傳遞給另一個人或群體,這可以提高這些群體的彈性與能力——動機、集中注意力等也類似。用更合適的技巧和技術來豐富這種傳播,作為回報,自然會得到更快、更有效的交流:提高保真度,降低進入門檻,有助于更容易地從我們的集體大腦里面取出東西來。

“提高保真度”的意義不僅僅是逼真:讓事情看起來更“真實”自然有它的作用,但對于分享想法來說并不是一切。為此,我們需要跟自然思維過程保持一致:用自己思考的方式進行交流,這樣做翻譯的時候就不會偏離那么多。事實證明,人類最好的思考方式之一就是通過空間。

記憶宮殿,或軌跡法,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有效的助記手段。琳恩·凱利(Lynne Kelly)博士認為,在文字出現(xiàn)之前的文化,就是通過將類似的方法跟物理的、儀式性的環(huán)境相結合來保留自身百科全書式的知識的:利用和塑造周圍環(huán)境來幫助整個記憶過程。但這已經遠遠超出了深刻記憶與部落傳說——我們今天在個人空間里面做這件事很容易,一般是作為改進或委派執(zhí)行功能的一種手段:我們把東西放在適當?shù)牡胤阶鳛椴扇⌒袆拥奶崾?,我們把相關的任務和材料積攢起來慢慢做準備,去規(guī)劃未來的活動等等。我們利用周圍的環(huán)境去思考:

把記憶存儲和工作轉交給這樣一種外部設備極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存儲容量與復雜性,同時還能有效地引導個人行為朝著目標前進。跟只使用大腦內部機制表示信息相比,這些目標可以大幅跨越時空而存在。

——《執(zhí)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s: What They Are, How They Work, and Why They Evolved),Barkley, Russell,2020年

通過提供無限的可塑性空間,并為我們在里面采取的行動賦予更多意義和能力,VR 及其最終的衣缽繼承者讓我們能夠用上更加復雜的“卸載記憶存儲和工作”的手段。個中的意義十分豐富而有力:手語從業(yè)者,已經在通過物理位置,從屬于某些詞的詞形表達等來說明關系、時間、距離、幅度等方面的微妙差別??臻g本身通過索引來呈現(xiàn)意義,從而變成了一種空間代詞。

我們的大腦會跟我們所塑造的世界交織在一起,利用心理劇等的經驗把潛意識意義跟外化的對象和元素綁定在一起。我們將審視自己的頭腦,有意識地塑造自己。

把所有這些與我們的物理環(huán)境交織在一起,從而實現(xiàn)真正共享的體驗,其結果就是一種合作認知:共同思考。

如果這就是我們前進的方向的話,那么現(xiàn)在的綠地、藍海機遇就是以人為本的信息理論研究——利用神經科學,將空間導航與認知相結合,以此作為建設起點,塑造地形,引導語言、工具和系統(tǒng)的建立,將這一愿景變?yōu)楝F(xiàn)實。

就像我之前所說那樣,對于未來我并不固執(zhí)——但我確實喜歡利用技術來促進相互理解、把大家團結起來,去發(fā)揮眾人的創(chuàng)造力。

譯者:boxi。

關鍵詞: 戴上 感覺 VR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