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品位時究竟在談論什么?
總結有三個方面:1)精神,2)物質,3)審美
人的相處存在磁場,在團隊工作中有些人一見如故,有些人相處半年仍走不到一起,這是基礎精神的共鳴;它主要呈現(xiàn)在三觀上。
許多人覺得品位就是物質,如果你買不起一只Hermes Birkin,喝不起一杯Luwak Coffee,談品位就是裝;當然也有人覺得品位就是「審美」,如穿搭,氣質,不一而論。
我有個堅持近10年時間的習慣,不論是約會還是見朋友,都會把自己發(fā)型收拾利落,臉部保持不油膩;運動鞋白凈,甚至出門時包里還備一瓶口香糖,擔心因為午餐消化后口中的異味「讓人不舒服」。
這種小細節(jié)大大減少彼此間的隔閡障礙,在我看來這不是心機婊,而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也是一種品味的體現(xiàn);你看,視角總是不同,我們劃分品位的標準不應該用廣意的三種直接定義。
總結而言,它是我們對生活的某種追求和向往,抑或是所說,所行,所讀,所看的集合,然后轉化為內部綜合價值實力的外顯;所以「品位是一個人外顯的集中表現(xiàn)」。
如同一臺Macbook pro,雖在不同人手里顯示的價值完全不同;但穩(wěn)定的內核是提升性能重要的根本,該如何認識它呢?不妨從品位的兄弟進行了解。
01.品味與品位
人們往往會把「品味」和「品位」兩個弄混淆,原因在于雖然一個是動詞一個是名詞,但他們隱藏的意義相同;品味產(chǎn)生了品位,品位提升品味,具體是什么呢?
先說前者:
通俗解釋:“品味是指享受生活中積極體驗的能力”,此概念是社會心理學家Fred B. Bryant 等人在2003年提出。
具體來說,它是一種享受過程,積極主動和對任何動態(tài)性事物的欣賞接受的過程;如果覺得難以理解,我們來換個場景:
如:你和朋友去餐廳吃飯,朋友覺得你點的菜系非常合口味說「真好吃」,這句話是結果,品嘗的過程代表「品味」,這種情況《品位學》中指通過感知愉悅,將注意力放在愉悅的經(jīng)驗的產(chǎn)生上。
可不是品嘗那個味道如此簡單,要知道我們對待生活,工作等種種事情,臨在當下的感覺就是品味。
它不是享受帶來的結果,不是你對經(jīng)驗的正負面情緒;它是起點和重點中間的組成部分;其形成主要分為兩個方面:1)主觀影響,2)客觀存在
主觀對我們如何影響的呢?
如同喜歡一件東西,卻不知道為什么喜歡它;原因可能是這件東西是美的,也可能是因為身邊的伙伴擁有同樣的東西,或者在微博上某個明星使用它,也可能僅僅因為它價格很誘人。
我們只是想通過某些物品來表達圈層的認同,它不過是人的思想沒有經(jīng)過整理的無數(shù)雜念的混合。
一個簡單例子:
經(jīng)常刷視頻時看到平臺推薦各種「周邊美食」,你也會被偶爾種草,視頻中會告訴你某個菜系很棒,性價比超高。
可當自己親自品嘗后覺得一般,這是什么問題呢?拋出營銷之外,就是主觀「品味」的不同。
硅谷創(chuàng)業(yè)之父保羅·格雷厄姆在《黑客與畫家》這本書中認為,如果你在社會中提到“品味”,那多數(shù)人的品味都是受到主觀影響的。
因此,別人的主觀不一定符合自己;但大多數(shù)時候會被營銷種草,源自于天性或身邊人的影響和媒體輿論;所以不管哪一種,別人的品味都會影響我們。
就像你說“我想買瓶香水可不知道什么品牌好”,朋友推薦被種草后噴在身上,坐電梯時旁邊的人卻「捂住鼻子」悄悄的說:真難聞好沒品味;這不過是主觀感受罷了,你也不必太在意。
什么是客觀存在?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一切事物;換言之,不論人們是否認識它,知道它,它都照樣有本身的樣子,這就是客觀的。
如萬有引力,在牛頓發(fā)現(xiàn)它之前就已經(jīng)存在,可能人們感受不到,認識不到,但它是客觀的。
理論總是令人難以理解,一個簡單例子是:
去超市購物,貨架上擺滿各種各樣的洗頭膏,你在選擇時會調動大腦的認知進行決策。
如果這些洗頭膏去掉品牌LOGO,全是統(tǒng)一包裝;那在多數(shù)人眼中可能就是相同的,購買時拿起一瓶就走了,品牌也就不會有「溢價」存在,這就是客觀;現(xiàn)實中人很難客觀在于兩個方面:
1)心性高度不夠,2)價值觀影響
也就是說,品味某種意義上只是個人偏好,它就像定義每個人看待藝術一樣,只能做到「模棱兩可」。
有人覺得價值無限,有人覺得只是一張圖畫而已;就像很多大佬在晚年并不在乎金錢,反之追求的東西都要大致極簡。
再說后者:
通俗的說,品位是建立在「品味」的定位基礎上;人們首先解決溫飽才會對思考和味道進行判斷。
如同穿衣服,貧困地區(qū)的人首要解決溫飽問題,而一線城市的人保暖是基礎需求,然后在此之上在做新的選擇和判斷操作。
對一個還在追求「溫飽」的人來說品「位」毫無意義,若想追求更高的境界,就需要自身經(jīng)濟能力和實力做支撐,這種支撐就算有,也不一定能判斷品味(美丑,味道),所以就算有錢也未必有品位。
一個簡單例子:
我們經(jīng)??吹揭恍┬睦泶嬖诙始筛械呐樽非蟊砻娓辉?,大額透支自身錢包,購買各種名牌,配飾,最后每個月背負壓力;這不僅不能彰顯品位,還會造成經(jīng)濟困難。
要知道,它的存在最原始是商人為消耗一部分富有的人過多的金錢而設計的,通過高額消費就會彰顯品位,不這么做就沒有品位,就不屬于上流社會;后來隨著發(fā)展就算有錢也不行,開始追求精神和存在的需求標榜。
但單純的追求并無意義,它需要商業(yè)化體現(xiàn),因此珠寶,字畫,奢侈品,頂級美食,紅酒就成為體系下跨越門檻的一道橋梁。
而這種消耗財富的設計來自于遠古人類社會中兩方面的追逐:1)權利,2)物質
比如:現(xiàn)在你看到社會中的商學院,目的不僅建立在學習基礎上,另一方面它的存在代表圈層,達到此圈層的人才算是「品位相投」之人;信息和價格就成為過濾人重要的方式之一。
那貴一定有顯得有品位嗎?并不是的,品位重要組成部分是「品」和「位」,前者代表一個人的品德,人品,品性和和品行,而品最大的理解應該是一個人格調的體現(xiàn),它具體是怎么呈現(xiàn)的呢?
舉個例子:
曾經(jīng)一位朋友給我詮釋了「富貴」這個詞匯,他認為大多數(shù)人都只能叫做富翁,土豪,富豪,而不能叫富貴;富而不貴,為富不仁都無法詮釋“貴”;它是榮耀的承擔。
他眼中的貴是一種「尊重」,有錢無法受到別人的尊重就不能稱之為富貴。
那些熱心公益的人,如周潤發(fā),古天樂;他們用一生工作的結果捐贈,做學校,才是發(fā)自內心的令人尊重,這才是一個人「品」的體現(xiàn)。
因此我們達到某種位置充其量說「位」到,但不能說品德就很高尚;相信你也見過很多有錢人品質很差的,不是嗎?
但有些人恰恰相反,其沒有腰纏萬貫卻品德高尚,生活也很自在并受到人們尊敬;所以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否有品位準確來說:不應該只唯「物質論」,而應該看此人沒有物質時品德如何。
講這么多,重點是什么呢?每個人眼中對品味的定義不同,生活中沒必要因為別人的一句「你穿著太差,香水太濃」而不開心;要試著對自己說「沒關系,我們不是一類人」。
對品位而言,多半人很難權貴但可以注重「品德」;那與人相處品德的呈現(xiàn)在哪里呢?我把它總結為「姿態(tài)」。
02.折射的姿態(tài)
社會心理學中說:一個人是什么樣的人就會做什么樣的事,它做的什么樣的事就是什么樣的人(Robert Musil, Kleine Prosa, 1930),進一步而言,我們的姿態(tài)就是自己真正的主人。
什么是姿態(tài)?總結有三個方面:1)態(tài)度,2)行為
先說前者「態(tài)度影響行為」:
流行的大眾觀點多數(shù)強調態(tài)度對行為的影響,但驚奇的是「態(tài)度」通常被認為是我們對某事或某人的感情,不能很好預測的行為;并且改變一個人的態(tài)度很顯然也不能改變人的行為。
一個簡單例子:
前些天我在咖啡廳寫作,隔壁有個家長在陪孩子完成作業(yè),但從孩子的表現(xiàn)可看出他其實并不想做作業(yè),并且已經(jīng)把情緒掛在臉上;而那位家長一直在勸孩子「這點事都做不成,以后上班怎么辦呢」。
其實核心原因可能是因為孩子被問題所阻撓沒有動力去做,也可能是寫久了想休息。
顯然家長的這種做法并不能解決「根源」,于是孩子的行為就表現(xiàn)出「不耐煩」。
我們不妨認真思考,孩子冷靜下來就能改變自己的行為嗎?并不會;原因是這種習慣是經(jīng)過日積月累形成的,因此一個人從小的態(tài)度或影響品行的發(fā)展。
心理學家艾倫·威爾通過對各種人群、態(tài)度和行為的總數(shù)研究,得出結論:人們表現(xiàn)出的態(tài)度很難預測他們的各種行為;《社會心理學》把這種情況稱之為「道德偽善」。
什么意思呢?一個人顯得道德很高尚,但實際上拒絕付出任何代價;比如學生對于作弊的態(tài)度與他們的實際作弊行為幾乎沒有關系;很多公司大佬口喊著做公益,其實并沒有付出。
進一步說,當?shù)赖潞拓澙吠幵诟偧紙鲋?,通常是貪婪大獲全勝;如果一個人并不能按照自己所說的來做,那么對于通過改變態(tài)度來改變行為的努力常常都以失敗告終。
比如:
你滿嘴說“吸煙有害健康”,可始終停不下來;許多人倡導電視節(jié)目減少暴力血腥,但現(xiàn)實中你可能一如既往地觀看媒體上播放的各類「血腥節(jié)目」。
再或者你是位領導,每次開會都會強調一些事情,可回頭看自己好像也「做不到」。
總而言之,在利益面前多數(shù)人會出現(xiàn)偽道德并會把它加以包裝,這也是物競天擇法則;長期以往便會影響一個人對待事物的姿態(tài),最后延伸到「品德層面」,眼光就會發(fā)生變化,進而帶著有色眼睛去看人。
再舉個例子:
丹尼爾曾經(jīng)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給一群人布置兩個任務,前者十分誘人(能中30美金彩票),后者比較無聊(沒有獎勵);讓他們自行選擇;然后給這群人一些硬幣讓他們決定任務的分配。
一些人抽到?jīng)]有獎金的任務,會給自己安排一個合理的理由,譬如:「哎呀,我故意讓你的」「無所謂,我本身不在乎」,另一些人抽到獎勵的則欣喜若狂。
最后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在任何場合下引導我們口是心非的不僅是人的內在態(tài)度,同時還有面臨的情景;社會影響真的非常大,大到能誘發(fā)一個人違反他們最深層的信念。
再說后者「行為決定態(tài)度」:
想必這句話多數(shù)人都聽說過,但人類從來就不是被動接受環(huán)境,我們有很強的改變環(huán)境,甚至影響環(huán)境的能力,如:
當你感到煩躁不安時領導突然電話打來,你不得不以禮相待,結果與對方溝通半小時后發(fā)現(xiàn)之前煩躁的情緒已經(jīng)忘在腦海后面。
再或者,一個向來比較懶散的人被拉到軍隊中服役,他本身的生活習慣肯定與軍隊中要求的習慣是不相適的,可軍隊嚴格的紀律使得他不得不按照軍隊中的習慣做事,在強制改變自己行為的過程中,態(tài)度也會發(fā)生改變。
通過分析不難看出,當自己不得不做一件事時內心難免會承受一些壓力,但這時會面臨兩種選擇:
1)沒有找到合適理由,壓力無法得到緩解而放棄;2)跟隨行為主動改變心態(tài)。
認知不協(xié)調理論也告訴我們,當人處于行為進行時態(tài)度就會改變,讓態(tài)度和行為保持一致是品位「外顯」的基本法則;換句話說,我們要想成為品德高尚的人有三個基本面:
1)把劃分品位的標準由價格轉化為內在價值,2)認知到態(tài)度與行為的關系,3)修煉心性拒絕道德偽善
再舉一個連貫的例子:
品位的對立面是「俗氣」,俗還分為庸俗和低俗之分,一個俗的人即使買勞力士的手表,必然是買鉆石最多的;一個俗的人買LV包包,一定買LOGO最大的;一個俗的人即使買車,必定買奔馳寶馬;為什么?很簡單,滿足炫耀的心理。
他把品位理解成金錢帶來的物品滿足欲,因此行為和態(tài)度就會發(fā)生轉變,然后使勁追逐此方面卻渾然不知姿態(tài)已經(jīng)發(fā)生巨大變化。
不論是待人接物都會先審視外表,最后成了道德偽善的人;所以以物驅動的品位停留在表面,以心性驅動的品位表里如一。
如同聽一首音樂,不論是高雅的古典或地下的搖滾RAP,品德高的人都能靜心聽到作曲人表達的意境和故事,即使曲藝顯得空洞,分散,而你的品位也能聽出更接近音樂本身所傳遞的真實價值。
總結而言,一個人平常交往的人,所看的書,聽的音樂,穿的衣服,佩戴的首飾舉手足見都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位。
它與價格無關只是通過人和物的表現(xiàn)形式,反應一個人投射在內心深處的價值觀。
因此,訓練自己的品位應該從價值觀開始,進而改變行為態(tài)度提升姿態(tài),遠離道德偽善,讓內心更加充盈,具體該怎么做呢?這里有幾點,我把它總結為「平衡」。
03.根源的平衡
從社會心理學來說,平衡有三個基本面:1)信息(information),2)談吐和行為(Speech and behavior),3)分享(share)和價值(value),這也是我踐行品位的根基。
先說信息(information):
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關注大量公眾號,產(chǎn)品動態(tài)甚至閱讀大量雞湯內容,最后學會一堆道理,在關鍵時刻只能起到安慰作用,并不能提升認知;譬如:
你與別人吵架后狀態(tài)非常不好,從道理角度就會告訴你:“不要與人計較,提升自己的格局”。
這段話顯然是正確的廢話,并不能真正打內心改變它;那我是如何做的呢?認識的本質在于「知道自己知道,并做到」。
要嘗試思考“我為什么會狀態(tài)不好”,積極反思正確原因的形成而非逃避;所以你與人社交也聽到過這句話:“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在過去幾十年多半人讀的好書都沒有超過100本,何談品質呢?充其量跟風;進一步說提升都是反人性的,那我是如何做的呢?
1)慢慢遠離低級趣味無效的信息,2)盡可能對某個信息的來源做精準判斷,3)從別人口中得到的信息不做自身行動的依據(jù),4)保持多輸出的好習慣。
正如美國著名投資公司(Y Combinator 創(chuàng)始人)保羅·格雷厄姆所言,優(yōu)秀的作品都是非常嚴謹并和實力并存,如果你不去品閱它們,簡直是一種浪費,難道不是嗎?
其次談吐和行為(Speech and behavior):
當一個人接受信息的密度變高,那對應認知也會有部分提升,談吐和行為是你社交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良好的口才需要刻意練習。
但這不要求你想演說家那樣成為「非常能說」之人,也不是要求你要說「俏皮」類的話;而是說合適的話。
我在早些年并不擅長與人交流,而且經(jīng)常被別人說「情商低」,不會察言觀色;后來自己總結一套循環(huán)方法論為:
1)多聽,2)不必要時不說,3)要說時思考說出去對方會有什么感受。
建議你遵循上述三個法則,相信也會有所提升;這樣做的核心原因來源于能夠時刻洞察自己;另外一方面要學會「坦誠」,不猜疑,不揣摩;不說壞話,絕對信任。
很多人覺得這樣做會不會被欺騙,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是,即使欺騙他又能騙你什么呢?金錢,信任;敏感的人遇到一次與磁場不合的人就不會再去相處。
上述中有說到行為和態(tài)度是相輔相成的,兩者并無前后之分;如果你覺得行為先行更能改變自己,那就先去行動;我一般是態(tài)度先行,即我做任何事見任何人,不管是否有情緒,都會前擺正位置。
再者分享和價值(share)和(value):
如果你想拉近一個人的距離,不妨從分享開始,分享是向他人展示自己重要的元素之一,在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不要唯利是圖」,要以價值驅動。
一方面,我們對一件事或人的判斷往往是盲人摸象,只能站在某個視角了解其中一面;分享能夠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假設沒有得到,你也能得到一些「問題」,換句話說一個好問題就是答案。
另一方面分享也是「品味道」的過程;你在交流中能熟知一個人的消費觀,眼界,審美和格局是否有共鳴;如:
你和朋友交流愛瑪士香水如何,他跟你反饋「香奈兒」更適合自己,無形中了解到一些背后隱藏信息。
我在現(xiàn)實中經(jīng)常會遇到這類型的人,他們通過交流覺得自己品味比別人要高,甚至別人價值感沒有自身可用之處就沒有聊下去的耐心;我認為非常不好,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有可學習的特質,切記不要太「功利心」。
也許除上述三方面內核以外,提升品位還還有很多方面,如:審美,待人接物,獨立,寬容等。
但總結下來始終逃不過「品德,修養(yǎng)」,所以品位是什么呢?還是那句話:一個人外顯的集中表現(xiàn)。
總結一下
當一個人稱贊「你很有品味」的時候,我們稱贊的更多的是你對事物的解讀、欣賞和看法,而不是你的社會地位,階層。
當一個人講你good taste,heavy taste和bad taste的時候,我們是在說你好品味,你重口味,你品味差;而不是再說你地位高,你地位重,你地位低。
當一個人在說你「品位」高時,你應該感謝他對你素養(yǎng)的認可;對我而言,有品位就是「精益求精」,希望你也是。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王智遠”(ID:Z201440),作者:王智遠,36氪經(jīng)授權發(fā)布。
關鍵詞: 品位
- 濕地之美|廣州海珠濕地
- (熱點觀察 漫評)美國對歐洲盟友“下狠手”
- 全球微動態(tài)丨德媒文章:政治極化愈演愈烈,美國民主面臨墮落
- 每日觀察!海河觀津丨百萬候鳥來“息”,它們?yōu)楹纹珢郾贝蟾郏?/a>
- 焦點!一起來拍中國空間站!
- 焦點播報: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16例 詳情公布
- 天天快看點丨遼寧匯聚高校校友資源 引青年人才在遼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
- 每日熱文:夢天成功發(fā)射!天空飄來一個字:6
- 環(huán)球最資訊丨長圖丨“院士天團”做優(yōu)“湖南飯”,該是什么味?
- 常益懷等5市州明早有大霧 出行請注意安全
- 環(huán)球動態(tài):11月全省溫高干旱持續(xù)發(fā)展
- 【全球獨家】10月制造業(yè)PMI為49.2% 建筑業(yè)景氣水平較高
- 環(huán)球今日訊!亞馬遜營業(yè)利潤率下降至2% 國內頭部電商或進一步搶占海外市場
- 國家藥監(jiān)局:促進彩色隱形眼鏡生產(chǎn)經(jīng)營企業(yè)規(guī)范化發(fā)展
- 即時焦點:智慧芽升級科創(chuàng)力評估平臺 累計上線12條產(chǎn)業(yè)技術鏈
- 【世界熱聞】內蒙古啟動人力資源誠信服務示范機構評選
- 環(huán)球觀焦點:內蒙古:這5項職業(yè)資格考試暫停
- 全球熱門:飛天圓夢|靜待夢天,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收官在即
- 飛天圓夢|“夢天”已就位!楊利偉動情講述“初代”航天人故事
- 對標保時捷Taycan?大眾中國功勛蘇偉銘親自下場造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