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重構敘事,國產懸疑劇水位不減 2022-04-14 07:42:45  來源:36氪

從 大結局最后的黑衣人、沈翊自畫像來看,續(xù)集的伏筆都很明顯,而《獵罪圖鑒》官博發(fā)布的“#獵罪圖鑒會有第二季#嗎”也在為這個設想增加了可信度。

雖已正式收官,但續(xù)集等話題讓《獵罪圖鑒》在網絡上的討論依舊不減。

從嚴良宇宙、秦明宇宙,再到東野圭吾影視改編權的瘋搶,題材IP熱之下,《獵罪圖鑒》的原創(chuàng)切口乍看之是吃力不討好的。

但《獵罪圖鑒》的最終表現,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懸疑賽道的新動向,更加現實走向的、關注女性題材的原創(chuàng)內容開始得到觀眾的認可。

這一方面是懸疑類型化的必然,另一方面,類似檸萌這樣的非懸疑主流玩家的入局也為題材創(chuàng)作帶來新視角。

根據平臺2022年公開的片單顯示,今年市場上有45部待播懸疑劇,與2021年39部相比略有上升。其中除了平臺自制以及在懸疑劇有一定廠牌化積累的公司之外,更多過往的非主流玩家也悉數入場。

就在《獵罪圖鑒》正式收官之際,近期由耀客傳媒出品的懸疑劇集《你安全嗎?》發(fā)布預告,該劇聚焦網絡安全,由檀健次和榮梓杉雙男主演繹。

從開年正午陽光以無限流切開懸疑賽道,再到當下檸萌影業(yè)聚焦畫像師故事的出圈,可以預見,在更多頭部制作方入局的2022,懸疑依舊是個不斷有新可能的賽道。

01 《獵罪圖鑒》的破局關鍵詞

特殊職業(yè)、美學刑偵、社會議題可以說是《獵罪圖鑒》找到的三個破題口。

聚焦畫像師是《獵罪圖鑒》引發(fā)關注的重要原因。在懸疑題材中,從警察、心理師、法醫(yī)、談判專家,大大小小的職業(yè)都已悉數搬上熒幕。畫像師作為一個更為冷門的、外界評價略帶“神學”的角色成為主角對于該劇的一個創(chuàng)新點。

播出期間,在B站上就已出現了不少出圈的視頻,主要也集中在關于畫像師的職業(yè)講解,其中不少內容單條都已突破50萬播放量。小眾的職業(yè)切口的確為“獵罪宇宙”的提供了更多的創(chuàng)新空間。

對比此前懸疑劇中相對暗黑色調或寫實派的視覺,借助畫像師的職業(yè)特點,《獵罪圖鑒》將美學與刑偵進行了更深度的結合。而職業(yè)的特殊性也讓作品橫跨刑偵、藝術、醫(yī)學、心理學成為可能。

視覺層面,與劇情相映照,無論是透過畫作實現完美轉場的設計,還是結局處沈翊、杜城共同墻繪的《英雄的與崇高的人》以及恰如其分的構圖,《獵罪圖鑒》都在“刑偵美學”這一新概念上做著嘗試。

而服務于劇情本身,《獵罪圖鑒》也并沒有將這種藝術感流于表面。它融合于刑偵邏輯,服務于案件推進,沈翊的畫筆既是劇情的鉤子,也是破案的關鍵,它符合刑偵邏輯的同時還保證群像塑造的豐富性。

透過不同的角色,觀眾可以看到不同風格氣質的美感與意向。在單元故事中,自殺的任曉玄角色上有一種物哀之美,被家暴的陳秋雯帶著女性的勇敢與善良,綁架案的始作俑者聞璟背后藏著小人物微弱的復仇與吶喊。

可以看到,案件之外,《獵罪圖鑒》在創(chuàng)作中達到了劇情、美學與群像之間的一種平衡。

而關于社會議題,啟用曾經執(zhí)導《小舍得》《三十而已》的張曉波操刀《獵罪圖鑒》,也可以看到檸萌在這一作品中對于女性面向的關注。

除了AI換臉詐騙案與大數據犯罪案,幾乎每一個單元案件都圍繞“女性角色”展開。整容院謀殺案中的抗爭,家暴案里兩位女孩的互相幫助,操場埋尸案隱藏的校園霸凌……都讓劇集的女性議題落到了實處,也由此實現了更大的抗爭。

02 爆冷與黑馬,懸疑賽道的轉變

從2016年《余罪》《法醫(yī)秦明》以來,懸疑題材作為長視頻平臺的重要布局類型,在這些年迎來了一個快速的崛起。

2017年《白夜追兇》《無證之罪》,2018年《鎮(zhèn)魂》《天坑鷹獵》,2019年《破冰行動》再到2020年迷霧劇場開啟短劇集+劇場化運作新思路,懸疑賽道自身也在迭代升級。

六年時間懸疑題材開始走向更加電影化的制作,雖然在整個劇集市場減量提質的趨勢以及疫情的沖擊下,近兩年播出數量有所回落,但2022年懸疑題材依舊占據劇集市場10%以上,保持著一個較高的產出率。

但本身就較為挑剔的受眾讓懸疑類型的創(chuàng)作更具挑戰(zhàn)。 從去年開始,也可看到 市場上不少大IP、流量藝人加持的懸疑作品啞火。 無論是有效播放還是豆瓣評分,都無法與曾經的盛況相提并論。

分析其原因,其實對比往年的成功作品,以角色或核心大案為核心的懸疑拆解一直是劇本的主流,而在人物關系上,無論是《法醫(yī)秦明》經典的鐵三角還是當下《獵罪圖鑒》的雙男主設計也已經較為常見。

劇情結構、人物關系層面的共性似乎在一定程度上也帶來了敘事層面的趨同,客觀來看,這并不屬于“同質化”的范疇,但觀眾興趣轉淡也是一個必然。

且在社會派推理盛行的市場中,懸疑劇整體暗黑的調性也更為常見。但主觀層面,社會的內容消費也與整體的大環(huán)境密不可分,結合大環(huán)境下的社會情緒,這類作品無形中也更偏向圈層受眾。

結合近期案例來看,新的創(chuàng)作方向也在漸漸產生。

《開端》的出圈在于同時兼具了觀眾對于無限流題材的好奇以及社會小人物的共情心理。即使是一輛公交車的N次爆炸循環(huán),從劇情到角色都有足夠的創(chuàng)作空間,而與過往如同《余罪》《白夜追兇》此類硬漢氣質明顯的作品相比,《誰是兇手》《江照黎明》《獵罪圖鑒》都更大比重的將角色重點放在了女性。

一方面女性角色的中心化本身就可帶來題材層面的強烈反差感,另一方面,在女性群像刻畫上的挖掘也讓案件之外,觀眾有了更多可思考、討論的議題,或許關注人、回到人才是懸疑劇真正維持水位的根本。

03 關注女性、重構敘事,2022懸疑賽道的共識探索

不確定性之外,從今年已播、待播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一些新的破題方向。關注女性、重構敘事,以疊加的元素撬動更多得到圈層,契合短視頻時代下更為緊湊的觀劇偏好,新作品也在做更多得到創(chuàng)新。

首先,對于用戶破圈,如何在既有的男性向題材上做出女性觀眾的增量,女性懸疑是目前市場中的一個共識探索。

從《白色月光》《不完美的她》再到今年的《誰是兇手》《江照黎明》以及待播的《回廊亭》,女性困境、社會議題,以及突破常規(guī)懸疑劇在人設上的限制,這類方向上的調整本身也給故事帶來了更多的新鮮感。

而在社會共情層面,只有真的引發(fā)觀眾共情、激發(fā)更多的社交討論,劇集才具備更多的破圈潛力。而《獵罪圖鑒》在各個平臺上的破圈也進一步證實了社會議題與懸疑二者上的缺一不可。

回顧單元案件,《獵罪圖鑒》并沒有過度強調犯罪題材中的驚悚、獵奇。而是更多將案件背后的人與事攤開。容貌焦慮、頂替高考、家暴、AI換臉詐騙、大數據犯罪等,每一個案件背后都聚焦于一定的社會話題。

另一方面在社會監(jiān)管層面,內地對于懸疑罪案題材監(jiān)管一直較為嚴格。懸疑本身的暗黑屬性在情緒上就帶有驚悚、壓抑的特點。

在削弱血腥暴力的情況下,如何為特殊題材的故事增色,更多兼顧社會情緒與共情,才是真的突破案件本身的出路。

此外,從《法醫(yī)秦明》到愛奇藝已經進入系列化開發(fā)的《民國奇探》《民國大偵探》都可以看到更類似于英劇美劇的單元案件正在更多得到創(chuàng)作端的青睞。

一方面,快速打點拉起節(jié)奏的分集故事更符合當下的觀劇習慣;另一方面,如果以人物為中心,或者核心案件為中心的劇情,劇作層面也將面臨更大的人設與劇情線挑戰(zhàn),保持“全程高能”本就是一個眾口難調的事情。而單元形式,可以兼容更多的故事與人物,觀眾也可以快速消化完整的案情故事或者重新追回劇情。

并且,以當下火熱的懸疑宇宙來看,核心角色依舊需要持續(xù)強勁的事件、沖突作為支撐。單元形式很好的滿足了IP化的一個路徑需求。當然單元形式也給編劇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證案情間的節(jié)奏,保證風格的協調也會給題材創(chuàng)新帶來更大的壓力。

對比歷年的爆款作品,市場在變,創(chuàng)作方向也在不斷調整,對于一個日趨成熟的賽道來說,或許已經從木桶效應走到了一個反木桶效應的階段。

關鍵詞: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