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年收入近4億,一款躺贏了5年的社交產品 2022-04-01 07:40:53  來源:36氪

社交產品筆記偶爾寫一些比較有意思的且賺錢的社交產品,主要目的是拓寬一下社交思路。

Pure Hookup(簡稱 Pure)于 2013 年推出,是烏克蘭企業(yè)家 Roman Sidorenko 和 Alexander Kukhtenko 的共同創(chuàng)建。

Pure 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 Sidorenko 曾經(jīng)說過:“我們想要一種簡單的方式來尋找性行為,我們認為使用像 Uber 優(yōu)步這樣的方法會很酷——用戶可以在平臺上創(chuàng)建請求,然后很快就會叫到一輛出租車。而我們認為用這樣的方式來尋找性伴侶會很棒?!?/p>

根據(jù)資料顯示,五分之一的美國人從事自愿的非一夫一妻制。然而,對于非一夫一妻制的人來說,沒有好的社交平臺能夠“滿足”他們。這造成非一夫一妻制群體使用的許多社交 APP 都是“垃圾”(騙術、套路居多,難以滿足真正需求)或僅用于性行為,Pure 則可以被看作為“Uber for Sex”。

社交產品筆記曾經(jīng)出過一篇講關于信號的文章——《聊聊社交產品中的信號與暗示》,文中闡述了信號的魅力。而筆者在 Pure 所看到的信號就是“欲望的放大器”。

撇開24小時限時聊天的特色功能不談,Pure 的整體界面、UI等風格都暗示著一種“原始欲望”,這恰恰滿足了男性用戶的幻想。

數(shù)據(jù)來源:SensorTower

系數(shù):根據(jù)上市產品公布財報的實際收入與SensorTower上預估金額所估算的系數(shù),注意系數(shù)有誤差但是量級不會差。

Pure 保守預估收入在 6300 萬美金,約等于 4 億 rmb。

Pure 在投放上顯得非常佛系,2021 年只投了 6-10 月份,其他時間應該下載量全部都來自于自然流量,說明品牌效應已經(jīng)非常明顯。

Pure 還是美國 2022 年 1 月 IAP 收入增長第二快的 dating 產品。

那么Pure 是通過什么來構建自己的產品壁壘?

在建立初期,Pure 希望成為圍繞“Sex Online”發(fā)生一些的文化革新。他們聘請了女性性學家 Carol Queen 來幫助他們接觸女性,并且早期的幾周內在紐約酒吧舉辦了一系列營銷活動。

2015 年,Pure 又聘請了 Elena Rydkina(舉辦了很多關于性方面的國際女性活動家)作為其傳播大使(現(xiàn)在依然在)。Pure 和許多成人約會網(wǎng)站一樣,缺乏女性訂閱者,而Rydkina 的本意是用她關于公開性欲的教義來引導她們。但也應該有一個男性版本的 Elena Rydkina 來教育男性了解很多事情的重要性。女性并不是唯一需要“教導”的人。

2020 年 4 月,女性創(chuàng)業(yè)者 lga Petrunina,曾在旅游和加密行業(yè)混跡多年,成為了 PureHookup 的現(xiàn)任 CEO。

因此,從 Pure 早期營銷上就能看出,它還是在解決女性用戶獲取的問題。一是因為女性用戶永遠是緊缺資源;二是激發(fā)女性的需求;三是女性用戶免費使用。

即便這樣女性數(shù)量是極難滿足男性用戶的需求。

筆者利用男性身份曾經(jīng)體驗過一個月,歸納總結就是:“10 個人里 5 個騙,還有 3 個外圍 2 字母”。當然,筆者也偶然刷到過一個正常女性,只不過也只有一次。

后來筆者也注冊了女性賬號使用過一段時間,能明顯感受到男性的“熱情”。

進來男性和雙性戀用戶很快成為被收割的對象,他們只是為尋找性機會而買單,但不是能夠真正找到這種機會。

Pure “通過傾向女性用戶人群”而打造了一個非常經(jīng)典的營銷策略,類似于 Bumble 與 Tinder 的區(qū)別。只不過 Pure 現(xiàn)在也只空有一副皮囊,不停地收割男性用戶。我相信有滿足個別用戶的案例,但大部分人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

當然這種產品是肯定不能出現(xiàn)國內,只在海外還有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來做嘗試。品牌效應沉淀需要時間才會有長期躺贏的機會,Pure 算是一個風格迥異的另類。

關鍵詞: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