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擺脫焦慮、告別自我懷疑的4個習慣 2022-03-29 15:34:16  來源:36氪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yè)、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自我意識”是心理學中非常強調的一個話題。很多人在生活中有迷失感和焦慮感都是因為缺乏自我意識。本文作者是一名職業(yè)心理醫(yī)生,他提出了4個通過提高自我意識從而擺脫焦慮的方式。本文來自編譯,希望對您有所啟發(fā)。

Photo by David Cassolato from Pexels

大多數人認為自我意識是一種人格特質,你要么天生就有這種特質,要么就沒有這種特質。但事實是,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來提高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用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出來的。

在作為一名心理學家的工作中,我觀察到了一些真正有自我意識的人共有的習慣和做法。如果你能學會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到這些事,那自我意識就離我們不遠了。

1. 對自己的思想感到好奇

有自我意識的人往往對自己的思想和及其工作方式感到好奇。他們經常思考自己的想法和思維模式。

這個過程被稱為元認知,意思是你能意識到自己正在思考,并且能夠評估這種思考的質量和有用性。

例如,人們經常這樣說:

我太擔心了,一直在想可能會發(fā)生的壞事,一不小心就會陷入恐慌之中。

事實上,憂慮是你主動做的事,而不是被動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這是一種習慣性的思維模式,會導致巨大的焦慮和壓力。但是,如果你沒有思考自身思想的習慣,它就會感覺像是剛剛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情。

另一方面,如果你有思考自身思想的習慣,你會注意到,擔憂實際上是一種活動,一種你主動做的事情,是習慣性的。因此,這也是一件你可以通過練習而停止做的事情,或者至少不去做那么多。

當你對自己的想法感到好奇時,與它們合作比與之對抗要容易得多。

“往外看的人在做夢,向內審視的人才清醒?!?/em>

——卡爾·榮格(Carl Jung)

2. 尋求反饋,并好好接受

真正有自我意識的人會謙卑地認識到,他們不能總是客觀地看待自己。要想更客觀地看待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別人的視角。

這里的訣竅是沒有訣竅:如果你想通過別人的眼睛看到自己,你必須問出你的問題。就是這么簡單。

你經常在工作中與人發(fā)生沖突嗎?找一位你尊敬的同事,詢問他們對情況的真實看法。

你的配偶是否一直抱怨你不會傾聽?問問你生活中其他親近的人(父母、最好的朋友、導師),你是不是真的這樣。

也許你只是對自己的生活有點不滿,覺得這與自身有關,但你又說不清楚。那不如在生活中尋找那些了解你的人,問問他們是否發(fā)現了潛在的原因。

阻礙我們尋求反饋的是:我們害怕得到壞消息。

克服這種恐懼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直接問自己:

我是寧愿現在就受到一場小而激烈的批評,還是寧愿忍受多年的自我懷疑,逃避面對自己的缺點?

在下定決心要求誠實的反饋之后,你必須準備好接受它。很好地接受反饋意味著控制自己的防御性。

不管你覺得自己多有自知之明,受到批評總是很傷人的。每當我們受傷時,都會做兩件事之一:要么戰(zhàn)斗,要么逃跑。要么我們試圖通過讓別人看起來很糟糕(打架)來壓制自己的痛苦感覺,要么我們將他們的反饋視為無效(逃跑)而置之不理。

無論哪種反應,都是在幫倒忙:

1.你沒有真正思考和吸收反饋。而如果你不這么做,那尋求反饋還有什么意義呢?

2.當你有戒心的時候,就是在告訴別人你不能很好地接受批評。這意味著,將來當你真的需要反饋時,周圍的人更有可能要么保留反饋,要么撒謊,而說些讓你感覺更好的話,因為他們害怕你變得有戒心。

提高自我意識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從別人那里得到客觀的反饋。但要想做到這一點,你必須愿意忍受接受批評的不適,并不惜一切代價避免防御性。

“如果你害怕聽到別人的意見,就無法在生活中取得卓越成就?!?/em>

——珍·卡克拉(Janna Cachola)

3. 不加判斷地觀察自己的情緒

我總是驚訝于人們對自己的評判,尤其是對一些他們無法直接控制的事情——情緒。

對你無法控制的事情進行道德評判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這就是為什么在法律體系中,沒有人會因為感到憤怒而被送進監(jiān)獄。只有當你的行為傷害了別人時,才會被定罪和懲罰。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只能控制自己的行動。

所以我們都知道理智上判斷自己的感覺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然而,我們仍然經常這樣做:

我們告訴自己生氣是不對的。

我們批評自己無法克服焦慮。

我們認為自己很軟弱,因為經常感到悲傷和絕望,而不是樂觀。

你不會因為別人有棕色的頭發(fā),綠色的眼睛,或者一個酗酒的父親而指責他們,因為這些都不是他們能控制的。那你為什么要用自己的感受來評判自己呢?畢竟這不是你能控制的。

對自己的情緒進行評判不僅沒有意義,還會模糊你的自我意識。如果你不斷地評判自己的情緒,那么你將沒有任何精力去理解它們。解決的方法是學會觀察你的情緒,注意到它們,而不是評判它們。

優(yōu)秀的科學家知道,在開始創(chuàng)造理論和進行實驗之前,仔細觀察事物是很重要的。同樣的道理,在你急于開始評判自己的感覺之前,試著先觀察這些感覺。

最好的方法就是練習用簡單、直白的語言來標記自己的情緒。

當你感到沮喪時,不要回避這種感覺,也不要用模糊的語言來掩飾,比如“我壓力很大”或“我不知所措”,試著像孩子一樣描述你的感受:

我生氣了。

我感到害怕。

我很難過。

我感到內疚。

我很孤獨。

我為自己感到驕傲。

當你養(yǎng)成了用平實、普通的語言來描述自己情緒的習慣,而不是用理性的語言來描述情緒時,你會發(fā)現自己對這些情緒有了更清晰的見解,也知道了如何以健康的方式來應對它們。

“多年來,你一直在批評自己,但這并沒有奏效。試著肯定自己,看看會發(fā)生什么。”

——露易絲·海(Louise Hay)

4. 對自己的期望要現實

期望的問題在于,我們覺得期望的作用是A,但實際上它的作用是B。大多數人認為期望是一種促進成長和成就的方式:

對員工有很高的期望能鼓勵他們努力工作,做高質量的工作。

在學業(yè)上對孩子有很高的期望會鼓勵他們在學校表現出色,在工作上也會取得成功。

當然,對自己寄予厚望有助于個人成長和自我完善。

但大多數時候,我們實際上是在用高期望來緩解自己的焦慮和不安全感。

以下是它的工作原理:

大多數人討厭不確定性。例如,一想到自己的孩子不會成功和快樂,家長就會感到焦慮和恐懼。

但是,因為家長實際上無法控制孩子的學業(yè)成功,所以他們只能滿足于一件事:期待這些事情發(fā)生。

當你在腦海中創(chuàng)造一個期望時,它會暫時緩解一些焦慮和不確定性,會讓你感覺更有掌控力,更確信事情會進展順利。

但在現實中,你的期望只是在自己腦海中虛構出來的。而且,這些期望通常沒有太多的證據支撐。這意味著,這些期望很可能經常會違背意愿,結果就是讓你承受很大的壓力和挫折。更重要的是,它會干擾你真正了解自己的能力,尤其是你的焦慮和不安全感。

期望通常是我們用來緩解焦慮的無意識防御機制。

這不僅會導致你長期的壓力和失望,而且也是一種否認機制。如果你長期生活在否定中,就不會有自我意識。

期望有它的作用,但一不小心,它們就很容易失控,從而損害你的自我意識。

如果你想擁有更加準確的自我意識,那就養(yǎng)成審視自己期望的習慣,確保自己的期望沒有太過偏離現實。

“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情,是知道如何做自己的主人?!?/em>

——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

譯者:Jane

關鍵詞: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