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為什么閱讀能讓人平靜? 2022-03-25 11:48:45  來源:36氪

難、悲傷、陌生感——如果統(tǒng)計人們近來的情緒,這幾個詞應(yīng)能上榜。說最近的生活工作沒受影響,那是假的。

巧合的是,近來有幾位學員不約而同跟我說,不知為何,一讀書,人就變得平和、感到有力量。

這倒是以前的專題——為什么成功人士愛讀閑書——中沒有提到的。

直覺告訴我,其中蘊含著什么。畢竟世界越是劇烈變動,隨時能夠恢復(fù)內(nèi)心平和就越是重要。 因此特意做了番研究。

那么,閱讀時獲得力量感到底是種什么體驗?

我們?nèi)绾尾拍茈S時“召喚”這股力量?

小時候看 哆啦A夢 ,有個道具是只要穿過一面鏡子,就能進入一個完全一樣但沒有人煙的鏡面世界。閱讀對我來說,就有這個魔力。

翻開書,從讀進一句話開始,鏡面世界的通道就此開啟……書籍賦予了我給塵世按下切換鍵的權(quán)利,一鍵下去,塵世的煩囂紛擾瞬息消失。

這是什么感覺呢?

咱不妨跟“心流體驗”做個對比:

如果說心流體驗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那種入世的激情,那閱讀體驗就是“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是一種超然平和,是心靈的深睡眠。酣暢淋漓,醒來后自然是神清氣爽。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過程沒有絲毫功利動機,閱讀跟煲個劇、逛個街、與朋友聊個天沒什么區(qū)別。

據(jù)我所知,真正熱衷看書的人,很少有強烈的功利目的,實用性不過是熱愛閱讀的副產(chǎn)品,是額外獎賞。

“在陰溝里亦能仰望星空”的權(quán)利,才是閱讀的魅力所在

那么,為什么文本閱讀會有這樣的魔力?

我們該如何激活這一魔力?

頗為諷刺的是,在那個書籍被看成洪水猛獸的時代——文藝復(fù)興至20世紀60年代前,時人攻擊書籍的理由,反倒概括了書籍到底好在哪里。

社會學家 肯尼斯·萊文 ( Kenneth Levine )對此總結(jié)如下:

人們認為,書籍削弱了個人對社會人際網(wǎng)絡(luò)的依賴,為個人意識的覺醒提供了強力的心理支持( social-psychological support ),閱讀者有可能從任何地方獲得個人身份的自我認同。

簡而言之,從社會學的視角看,文本閱讀先天就像翅膀,但凡讀者想要暫時擺脫柴米油鹽的煩惱,想要掙脫目力所及的圈子,閱讀就能賦予讀者飛翔的工具、手段,以及勇氣。

這是宏觀上的解釋。

如果你認為這個解釋過于“描述性”,那我們不妨再看看進化心理學及認知神經(jīng)科學的共同研究結(jié)論:

今天的人類之所以能在百萬年前,從諸多人科的競爭中勝出,靠的既不是蠻力與野心,也不是埋頭苦干只盯著眼前。

現(xiàn)代智人之所以勝出,是基因中攜帶的“解讀文本符號”的天賦——即我們不僅擁有飛揚跋扈的想象力,而且想象的事物還能實實在在的改變我們,甚至比實在世界的影響更大——這就是“想象的真實”。

就好像我們看金庸的小說,誰都知道現(xiàn)實中不存在蓋世神功,但這并不妨礙我們理解“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不妨礙我們成為這樣的俠客。

當然,有些人會說,書籍也分很多種,除了敘事類小說,還有很多非人文類書籍,難道閱讀這些書籍也能賦予人平和、寧靜的力量么?

沒錯。

就我自身來說,我很久沒看敘事小說了,然而閱讀各種社科,哪怕是晦澀枯燥的數(shù)理論文,亦能讓我感到莫名的舒適。

這一點,連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

但仔細想想,這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其中的關(guān)鍵就在于“秩序感”。

微觀角度來看,人類痛苦的根源在于思維世界的無序,人類難以忍受看不到因果關(guān)系的世界。

我朋友跟我說,在股市里,毫無緣由的小暴跌比心知肚明的大暴跌還讓人不舒服,就是這個道理。

又比如 你 努力好學、才能卓 越,結(jié)果在社會四處碰壁,收入永遠趕不上首付漲幅, 這樣的“無序感”是人類最難忍受的。

但是,這跟文本閱讀有何關(guān)系呢?你閱讀再多,也不會改變現(xiàn)實的無序無奈。

沒錯。

文本閱讀本身就是讓混亂思維秩序化的過程,就像充電寶給行將斷電的思維充電。

這一過程,我們重新體驗到了“秩序感”,也就是重獲生活的掌控感,讓你知道,從無序到秩序并沒有設(shè)想的那么困難。

深陷絕境的人看了《肖申克的救贖》,雖不能讓他擺脫絕境,但并不能阻止他從文本中重新拾回冷靜、勇氣與行動力。

除此之外,沉浸式的閱讀還能讓人體驗超越自我的豁達感。

就像哲學家馬克·金維爾( Mark Kingwell )所言,在喪失對自我的意識的一剎那,自己最幸福。

那么,說了那么多閱讀的好處,但我就是看不下書怎么辦?

我們該如何激活這一魔力?

社會心理學經(jīng)典的ABC理論提供了一個“態(tài)度-行為”改變模型:

認知能夠改變態(tài)度, 態(tài)度能夠促進行為, 行為反過來又能強化態(tài)度。

受此啟發(fā),我認為,從認知、行為層面分別著手,讓兩者進入“協(xié)同強化”的正循環(huán),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能培養(yǎng)其閱讀的愛好,重拾“閱讀的力量”。

1.認知層面,“重新定義”閱讀

書背了兩只鍋。

一只是工具鍋——“學而優(yōu)則仕”深入民心,書似乎只是向上爬的墊腳磚;

另一只鍋是考試鍋,我有學員跟我說,她一捧起書,就勾起了備考時的不愉快記憶——這是教育內(nèi)卷釀成的悲劇。

所以,如果我既不用考試,也沒想著向上爬,為什么還要讀書?

在這些認知的“干擾”下,怎么可能體會到閱讀的力量呢?

我們先還書一個公正的評價——摘下強加給書的這兩口鍋,回歸前學齡兒童的視角,才能看清閱讀的本來面目:

閱讀是指數(shù)級擴大認知世界的方式

文本誕生的初衷就是對現(xiàn)實世界重要信息的濃縮、存儲,而閱讀實質(zhì)上是“吸納高濃度信息”的一項技能,是人類從自然界中脫穎而出的關(guān)鍵天賦。

很多人低估了「閱讀」,以為“識字”就是會「閱讀」。

實際上就像任何工匠技藝一樣,閱讀也是一項“越讀越強”的踐行技能。

你閱讀技能上來了,才能急劇擴充自己的認知世界。

很多人慣例要問一句,有什么用?

舉個不起眼的小例子。同樣的事情,在有些人眼中是晴天霹靂,在有些人眼中是線香花火,歸根結(jié)底,正是認知世界的差異所致。

如果你的認知世界很小,那么一點小事都會被你無限放大。而閱讀,是普通人也能快速擴大認知世界的捷徑。

閱讀是獲得各種“心智鏡片”的魔法

菲茨杰拉德 ( Fitzgerald )說,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是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思想還能正常行事。

我們普通人不用追求一流標準,但追求1.1流、1.2流水平還是可以的嘛,我將之微調(diào)下——檢驗高水平智力的標準是面對同一事物,你能從三五種截然不同的視角去“看”它。

哪怕是一片落葉,你從數(shù)學分形、材料結(jié)構(gòu)、生物演化、詩意審美各自的視角去看,會發(fā)現(xiàn)葉子不同形態(tài)的美,而不僅僅是路邊等待清掃的“垃圾”。

憑借人類天賦的符號解讀能力,閱讀就成為一種魔法,閱讀多了,就相當于大腦武裝了各種“心智鏡片”。

通過鏡片,你就能視當前需求,用不同視角去“看”。

有的時候我們能“看”到解決思路,有的時候能“看”到新的洞察,甚至有時候我們能“看”到未來。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能“看”到更多樂趣。

閱讀是擺脫無聊無趣根治“無意義”的藥方

簡而言之,閱讀就像擁有了哆啦A夢的百寶袋,只要你愿意,可以將任何你所熱愛的知識儲藏在腦海中,隨時供你翻出來搗騰。

尤其是在信仰已死的今天,閱讀更是療愈“空心病”,使「自我」獲得心理認同的強大外援。

一個人一旦愛上閱讀,就再也沒有什么能阻止他進步了。

當然,說一萬遍不如做一遍。雖然我們從認知層面重新認識了閱讀,但是,如果我積累淺,底子薄,該從何讀起呢?

2.先體悟一次閱讀的好處,閱讀促進閱讀

那些信誓旦旦“堅持鍛煉”然后很快又放棄的人,有個共性,一來就上最專業(yè)的裝備,跑最遠的路,結(jié)果很快鎩羽而歸。

閱讀也是一樣,你一來就照著豆瓣高分列表刷,或者輕信網(wǎng)上的各種書單,完全脫離個人實際,當然看不下。

書的內(nèi)容領(lǐng)域、類型方向千千萬萬,前期積累少的時候,擇書必須更加慎重。

如你還沒有培養(yǎng)起閱讀愛好,我建議可以優(yōu)先選擇敘事類,或貼近生活、文筆優(yōu)美的書。

在這一階段,輕松與樂趣是重中之重。

以敘事類的書來說,前期可以從短篇看起,比如, 馬克·吐溫 的短篇小說集、 海明威 的《老人與?!?,漸入佳境后,可以讀一些較長但故事性強的書籍,比如金庸、《三國演義》、《三體》這些。

千萬別一上來就《百年孤獨》、《尤利西斯》、《戰(zhàn)爭與和平》,這無異于剛學跑步就迎戰(zhàn)馬拉松。

如果是泛人文類書籍,應(yīng)從當下感興趣的領(lǐng)域選擇。

比如,喜歡生命科學可以看《細胞生命的禮贊》,喜歡文化史可以看《文明之光》、喜歡人類史可以看《人類簡史》,喜歡詩詞鑒賞可以挑《人間詞話》,喜歡傳記可以看《人類群星閃耀時》……

以上我提的都是一個類型的代表,一個切入口,一旦你看進去了,自己就能順藤摸瓜,不斷發(fā)掘新的適合的書籍。

那么,到了「行動」環(huán)節(jié),畢竟“萬事開頭難”,有沒什么竅門能幫扶一下?

3. 自我監(jiān)督能有效改善行為

我有段時間嘗試記賬,持續(xù)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記賬之后,花錢變得越來越“摳搜”。

行為心理學家對此類現(xiàn)象做過大量研究,結(jié)果表明:精細化監(jiān)控進展能有效激勵自我達成目標。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做任何事情,如果能對過程進行監(jiān)控,隨時反饋結(jié)果與目標的差距,那么我們就會越投入去做好這件事。

最典型如跑步軟件,新手跑者,將“報時間隔”設(shè)置短一點,比如每跑200米報個配速,會比跑2公里報個配速體驗更好,也就能跑更遠。

同樣道理,我們剛培養(yǎng)閱讀習慣時,也可以自制個“閱讀統(tǒng)計報表”:

以30分鐘為一個單位,每閱讀完一個單位打個勾,每天晚上完成兩個單位算是及格,三個算是良好。

如果沒完成,可以記錄下當天沒讀完的原因,比如是資訊干擾,還是書太難,或者精神不適等等。統(tǒng)計多了,就能針對“高頻原因”做優(yōu)化,從而更好達成閱讀目標。

我自己就是運用類似的方法,改善了很多“不喜歡但有必要做的行為”。我相信用這種方法培養(yǎng)閱讀習慣,會簡易的多。

4.錦上添花:提升易得性與可控性

行為心理學的另一項研究表明,如果一件事做起來越是方便且越是可控,那么人們就越傾向于做這件事。

所以,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你也可以適當布置一個適合閱讀的環(huán)境:

干凈整潔的書桌,隨時可坐的椅子,光照范圍適中的書燈,隨手可泡的茶或咖啡,一對靜音耳塞,如果可能的話,還可以把你熱愛的所有擺設(shè)布置在一起。

充分運用“環(huán)境效應(yīng)”,將書桌布置的讓人看一眼即產(chǎn)生迫不及待看書的沖動。

尾聲

“加速陌生化”必然是未來的主旋律。

當你舉目四望茫然無措時,千萬別忘了,百萬年來,人類面對未知難關(guān)時,既不是通過祈禱也不是單純的努力排除萬難,我們今天之所以存在,憑借的是人類最強大的天賦——解讀并運用文本符號的現(xiàn)實想象力。

這一想象力,是一種令人嘆為觀止的心理工具,當身體被困在特定的歷史時空時,我們的想象力仍能解放自我,穿越時空到處遨游。

生活充滿細節(jié)但很少引導(dǎo)我們什么值得注意,而閱讀卻能教會我們?nèi)绾瘟粜模绾伟蜒劬ψ兂设蟾叩漠嫻P,如何在終將邁向死亡的旅途中放下執(zhí)念,與萬物融為一體。

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