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為什么我們不能好好說話? 2022-03-03 12:44:55  來源:36氪

前言

過年去一個叔叔家探親,發(fā)生了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

吃飯上菜期間,我叔孩子幫忙端碗,不小心摔碎了一個碗,他一下子就跳腳了,罵道:敗家仔,食野唔做野,做野打爛野(意思是平時不干活,干活就打爛東西)!

然后,他開始指責孩子學習不好、天天跑出去玩之類的,我們勸了半天才消停下來。

碰巧,另一個親戚的孩子也摔壞了個杯子,那孩子一下子嚇得臉都白了,很害怕被罵。

沒想到我叔笑呵呵地說:沒事沒事,碎碎(歲歲)平安嘛,有時候沒拿穩(wěn)挺正常。

這件事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為什么我叔叔對別人家孩子這么寬容,對自家孩子說話卻這么難聽?

經(jīng)過一番研究,我發(fā)現(xiàn),好好說話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對親人。

01為什么好好說話這么難?

好好說話難就難在三點:

1、好好說話是反本能

2、挫折容易引發(fā)攻擊

3、情緒化表達會上癮

▼ 1、好好說話是反本能

我們大腦里有三重大腦:本能腦、情緒腦和理性腦。

面對矛盾時,情緒腦告訴你,要感到憤怒,還以顏色;或者感到悲傷,引起同情。

而理性腦則告訴你,咱們得好好說話,尋求矛盾的解決方案。

比如和親人吵架時,你的理性小人會告訴你,不該惡語相向:這是自己的親人,忍一忍吧,理解一下對方。

可是情緒小人則慫恿你:這能忍?他讓我不爽了,我也要讓他不爽,不然他下次還這樣,得給點顏色他瞧瞧。

那照這么說,不就簡單了嘛,理性腦積極點,情緒腦老實點,就能好好說話了。

但大腦特性決定了,情緒腦沒這么好說話。

1)我們的大腦里大約有860億個神經(jīng)元細胞,而本能腦和情緒腦擁有近八成,所以它們對大腦的掌控力更強。

2)情緒腦的運行速度極快,至少可達11 000 000次/秒,而理智腦的最快運行速度僅為40次/秒,相比起來簡直弱極了,并且理智腦運行時非常耗能。

——引用自《認知覺醒》

理性腦力量小,運轉速度慢;情緒腦力量大,運轉速度快。

因此,好好說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它調(diào)用的是理性腦的力量。

相反,情緒化表達就不一樣了,它是我們最原始的本能,力量強、反應速度快、且省力,是我們最舒服的溝通方式。

▼2、挫折容易引發(fā)攻擊

戴維·邁爾斯在《社會心理學(第11版)》中提到過一個“挫折-攻擊”理論,即當我們預期得到滿意的結果,卻在行動過程中遇到阻礙時,挫折便會產(chǎn)生,而挫折總會導致某種形式的攻擊。

不能好好說話,往往就來自期望和現(xiàn)實之間的落差。

值得注意的是,攻擊行為不一定會直接朝挫折源釋放,當知道別人會對這種行為反對或懲罰時,我們會克制直接的報復,將敵意轉移到另一些安全的目標上。

這就是“踢貓效應”的由來。

一個父親在公司受到老板的批評無處發(fā)泄,回到家就把沙發(fā)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

孩子心里窩火,只好狠狠去踢身邊打滾的貓。

▼3、情緒化表達會上癮

戴維·邁爾斯在《社會心理學(第11版)》中還指出,人類可以習得攻擊的回報。

比如,兒童一旦成功地使用武力脅迫了其他兒童,他很可能會越來越富于攻擊性;

在索馬里海域,僅2008年交給海盜的贖金就超過1億5千萬美元,因此助長了更多的搶劫行為。

這給我們的啟示是,情緒化表達是會上癮的。當我們通過情緒化表達嘗到了甜頭,會進一步強化情緒化表達的本能。

為什么我們總是不能跟家人,特別是父母好好說話?

就是因為對親人惡語相向的不利影響小,對方也很少還擊,經(jīng)常會讓步。

剛開始,我們也許會對親人發(fā)怒感到罪惡感,但次數(shù)多了,我們慢慢便會習以為常。

同理,占據(jù)優(yōu)勢地位的人,也很難好好說話。

比如不少老板,常常會采取責罵的方式和員工溝通,因為員工缺乏反擊的能力,也很少會反擊。

長輩對晚輩,老師對學生,父母對孩子,皆是如此。

情緒表達是本能,好好說話是反本能。

因此,只有學會正確的方法,經(jīng)過刻意的練習,我們才能掌握好好說話的能力。

具體怎么做呢?有兩個方法:

1、提高情緒反應的閾值

2、變“對抗”為“對話”

02提高情緒反應的閾值

既然情緒化表達是難以克制的本能,那么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情緒反應的閾值,讓情緒沒那么容易發(fā)生。

其實生活中大多數(shù)的事,都沒到我們需要在意的地步,你發(fā)脾氣反而平白損耗時間和心力。

親人、朋友之間的吵架,也大多都是些瑣事,你是可以花大量精力去爭個對錯輸贏,但是真沒必要,有這個時間,去做點什么事不好呢。

你走在路上,一只狗平白無故吠了你一聲,你感覺莫名其妙,沒反應過來就走過去了。

回頭一想,越想越氣,一只狗憑什么吠我,于是你回頭罵它。

就這樣,一人一狗在街上對峙,你罵它吠半天,被路人拉開了你才罷休。

這樣的對罵,完全沒讓你好上一星半點,甚至比之前忍氣吞聲還要更氣。

于是你開始思考,狗吠你是你的錯嗎?不是。

罵回它會讓你感受更好,獲得什么好處嗎?不會(除了讓你上當?shù)氐臒狳c新聞)。

因此,對這種莫名其妙的狗吠,置之不理是最好的應對策略,若你還是氣不順,把思緒梳理、記錄下來,并分析其中利弊,就好多了。

假如你一開始就識別好容易動怒的情況,并認知到最好的方法就是忽視,那么你就很難被觸怒了。

03變“對抗”為“對話”

提高情緒反應閾值是針對利弊較小、不值得注意之事,那如果是面對侵占利益,需要獲得對方理解和讓步的事,應該怎么做呢?

像前面說的,不能好好說話,不是你的問題,這是由我們的大腦構造決定的。

因為情緒腦的力量太過強大,所以不管是自己,還是他人的情緒,我們想強行用理智去控制都是十分困難的。

先安撫好情緒小人,理性小人說話才管用。

情緒小人喜歡自己的情緒得到理解,喜歡聽好話。

“挫折-攻擊”理論經(jīng)過實驗也發(fā)現(xiàn):

有些情況下挫折增加了實驗者的攻擊性,另一些卻并沒有,如果挫折是可以理解的。

例如在一項實驗中,如果一名成員是因為他的助聽器發(fā)生故障而不是粗心大意阻礙了團體的問題解決時,那么他并不會遭受其他成員的攻擊。

因此不管是處理他人情緒,還是自己的情緒,先接受再解決都是最好的辦法。

具體而言,有4個步驟:

▼1、對話情緒

不同于對抗,對話是采取接受和理解的姿態(tài)。

面對情緒,對抗是對情緒小人說“你怎么又生氣了!”,對話則是“你好像情緒不太對,可以和我聊聊嗎?”

▼2、準確描述

接著,繼續(xù)向情緒小人提問:

“難怪你會這樣生氣了,你現(xiàn)在是什么感受?”

“你是因為他對你態(tài)度不好嗎,還是說事情做得令你不滿意?”

“可以具體講講他是怎么做的嗎?”

通過以上三個問題,引導情緒小人將自己模糊的感受清晰化,并準確描述事情細節(jié)。

你對情緒描述得越清晰,就越能掌控情緒。

▼3、部分肯定

了解事情的始末后,我們再圈定哪些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

針對不可接受的部分,我們要明確質疑和否定。

比如,針對我叔叔對孩子生氣,可以勸道:

“我知道你不是氣孩子摔爛碗,是氣他貪玩、不好好學習,我明白你的感受,我家小孩也貪玩。

但我們罵他就不對了,你會因為別人罵你,就聽他的嗎?”

好好說話,不是讓我們放棄主見,變得溫順聽話,而是為了更好達成目標的一種委婉手段。

▼4、解決問題

好好說話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解決問題。

通過前面三步,安撫好情緒小人,我們就可以回歸到問題上,跟理性小人對話了,詢問“你可以具體說說你的訴求嗎,你覺得我們怎樣才能解決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好好說話是反本能的行為,需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刻意練習,才能代替情緒化表達,成為我們的新本能。

因此,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要調(diào)用一切機會去練習這個說話技巧,即使是生搬硬套。

我有個方法是,讓親人監(jiān)督和提醒,要是下次我再不好好說話,就可以問我要100塊。

他們非常樂意地照做了,一方面是有錢賺,另一方面是有這個約定,以后吵架就可以快速反制我了。

親人是我們最常相處的人,也是我們最容易放松、縱容本能不好好說話的人,假如你能在親人面前學會好好說話,那你就能對任何人好好說話。

04總結

情緒化表達雖然是本能,卻不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手段。

畢竟沒有人會因另一個人的怒罵或哭訴,而認為自己是錯誤的。

因此,我們需要警惕挫折可能引起的言語攻擊行為,特別是踢貓效應;否則一旦通過轉移攻擊嘗到甜頭,便很容易上癮,成為一個窩里橫的情緒人。

好好說話雖然反本能,卻是一件難而正確的事。

當你學會提高情緒反應的閾值,對情緒變對抗為對話,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不僅變得能好好說話了,而且正在成為一個遇到任何事都能游刃有余、不疾不徐的理性人。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YouCore”(ID:YouCore),36氪經(jīng)授權發(fā)布。

關鍵詞: 好好說話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