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人人喊打」的動視暴雪CEO,終于要離職了…… 2022-01-19 21:11:05  來源:36氪

一夜之間,“微軟648億美元收購動視暴雪”的消息迅速占領互聯(lián)網(wǎng)。

有人驚呼微軟“有錢真好”,有人感慨暴雪“起死回生”,還有人為索尼“捏把汗”……

但在紛繁錯雜的新聞中,很少有人注意到動視暴雪CEO鮑比·科蒂克(Bobby Kotick)將帶著3.889億美元的巨款“體面”地從公司離職。

對于投資人和股東來說,鮑比·科蒂克是“天使”——他成功締造了動視暴雪這家偉大的游戲公司;而對于公司員工和粉絲來說,他又是“惡魔”——逼走傳奇員工,對性侵丑聞視而不見,毀掉經(jīng)典游戲IP……

這個爭議頗多的角色,完全可以貼上“傳奇”的標簽。

動視的“救命恩人”

縱觀科蒂克的創(chuàng)業(yè)前期,幾乎稱得上“人生贏家”,不僅有貴人相助,還成功押中“游戲發(fā)行”這塊寶藏。

在接手Mediagenic之后,科蒂克進行了大規(guī)模重組,將公司名稱改回了動視(Activision),并遷址到加利福尼亞州。隨后公司于1991年將合作伙伴Infocom開發(fā)的20個游戲做成CD發(fā)售,名叫“Infocom之失去的寶藏”,這套合集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在這期間,Mediagenic經(jīng)歷了破產(chǎn)保護程序,隨后公司名正言順地從老動視(美國動視、Mediagenic)過渡到新動視,在隨后幾年里,這家“新公司”在科蒂克的帶領下成功完成了力挽狂瀾,并在1997年扭虧為盈

恢復盈利后,科蒂克開始了各種商業(yè)操作,在接下來十年時間內(nèi)收購了25個工作室,擴張動視游戲制作團隊規(guī)模,并推出《使命召喚》、《吉他英雄》等經(jīng)典作品。

到了2006年,科蒂克察覺到大型多人在線游戲(MMO)的火熱,以及來自競爭對手的競爭壓力。他很快盯上了暴雪娛樂旗下的《魔獸世界》。

當時,暴雪娛樂的控制權在法國公司維旺迪手中,在與維旺迪首席執(zhí)行官Jean-Bernard Lévy取得聯(lián)系之后,科蒂克希望取得《魔獸世界》的發(fā)行權。而Lévy則希望將動視與暴雪公司合并,并繼續(xù)獲得合并后公司的控制權。

擺在科蒂克面前的,是一個艱難的選擇:是為了未來選擇寄人籬下,還是放棄魔獸這個大IP。

在與暴雪總裁Mike Morhaime深入交談后,科蒂克意識到維旺迪可以幫助他們進入中國這個不斷增長游戲市場,最終他還是同意了這項提議。

2007年12月2日,動視正式與維旺迪游戲公司合并,成立動視暴雪公司,科蒂克繼續(xù)被任命為新公司CEO兼總裁。

有意思的是,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維旺迪的口碑并不好,多次惡意收購其實是為了壓榨游戲公司的IP價值??频倏说募皶r出現(xiàn),就如同“天降猛男”一般拯救暴雪娛樂于“水火之中”。

雖然合并后維旺迪依然持有動視暴雪52%的股份,但基本在科蒂克掌控之中。

之后在2013年7月25日,隨著公司收入連創(chuàng)佳績,積累了足夠資金的動視暴雪宣布以58.3億美元的價格從維旺迪手中回購4.29億股股票。

交易結(jié)束后,動視暴雪成為一家獨立的游戲公司,并靠著旗下龐大的工作室成長為游戲界的巨頭。

站在動視的角度,科蒂克絕對是一個稱職的CEO。

在競爭激烈的游戲市場,科蒂克借力暴雪和中國市場成功翻身,并保住了一系列大IP。

暴雪的“千古罪人”

現(xiàn)在我們將目光再投向暴雪——這個原本在游戲圈里久負盛名,代表幾代人青春的游戲公司,如今卻成為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我們可以從很多因素去分析這家巨型企業(yè)的衰?。?strong>領導層傲慢、決策失誤、員工流失,包括“令人作嘔”的企業(yè)文化……每一個因素都難以與暴雪的隕落分離開來。

但歸根究底,作為動視暴雪的CEO,科蒂克顯然最應該擔負起責任

在動視暴雪公司的結(jié)構之下,動視與暴雪娛樂應是相對獨立地運營。但在收購完成后,科蒂克將大量動視員工安排到暴雪的業(yè)務線中,并且占據(jù)了很大一部分重要崗位。

這本該是公司合并后的正常操作,但科蒂克卻如同埋下了無數(shù)尚未爆破的炸藥,并最終在2021年被引爆。

圖 | 暴雪核心團隊基本離職

首先就是動視暴雪內(nèi)部的“兄弟會文化”,主要表現(xiàn)于對女性員工(和部分男性員工)的歧視和公開性騷擾,這其中,很大一部分訴訟都是對準了暴雪娛樂內(nèi)部。

最先曝光這些丑聞的加州公平就業(yè)與住房部表示:經(jīng)過2年的調(diào)查,決定對動視暴雪提起訴訟。隨后,相關負面新聞幾乎已經(jīng)演變成了每天游戲圈新聞的“例行公事”。

彼時的科蒂克在干什么呢?曝出前對丑聞視而不見,曝出后則一直在公眾面前保持著“不知情、不姑息”的良好CEO形象,并宣稱在性騷擾案解決之前只領取加州法律允許的最低工資。

去年11月16日,《華爾街日報》發(fā)文報道稱,科蒂克多年來一直知曉、支持、甚至參與了公司內(nèi)部分員工的性侵犯和強奸行為,但并沒有全部報告給董事會。

再往前回顧,《華爾街日報》曝光科蒂克曾以一位女性高管的名義宣稱性騷擾訴訟“毫無價值”,還宣稱“動視是一家擁有良好價值觀的偉大公司”,并“對性騷擾采取強硬態(tài)度”。最終,這封郵件激怒了動視暴雪員工,最終導致了一場大罷工事件。

圖 | 郵件事件主人公

其實不單是暴雪,動視內(nèi)部同樣存在著相似的問題,但比起暴雪來說根本沒有掀起大浪。很難不讓人聯(lián)想到科蒂克對于兩個公司的區(qū)別對待。

在動視旗下Treyarch工作室中,有一位女員工指控自己曾在2017年被部門主管丹·邦廷酒后騷擾。隨后動視對此事啟動了內(nèi)部調(diào)查,并建議將該主管解雇。

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科蒂克居然出面干預了此事,將邦廷保了下來。有內(nèi)部人士表示,邦廷曾是《使命召喚》的重要員工。

當然,性騷擾事件只是暴雪動蕩的縮影,它并不是近些年暴雪游戲不好玩的直接原因。但正是在這樣的企業(yè)文化之下,優(yōu)秀員工紛紛離開了暴雪,有的是被高層解雇、有的是對公司失望主動離職,還有少部分因為丑聞負罪離職。

除了性騷擾事件讓暴雪陷入混亂以外,科蒂克對于暴雪的商業(yè)化運作同樣讓這家公司失去了靈魂。

動視和暴雪,本身就是擁有著不同企業(yè)文化的兩類公司,前者偏向于商業(yè)化運作,更傾向于用更少的成本獲取更多的利潤,而后者則是“慢工出細活”的代表。

兩者走到了一起,自然作為領導者的動視占了上風,暴雪的發(fā)展也隨著科蒂克的理念開始轉(zhuǎn)變:先是研究多年的神秘網(wǎng)游項目下馬,接著開始放棄經(jīng)典IP,將重心放在重制版和網(wǎng)游更新上,最終從“暴雪出品,必屬精品”變成了敷衍了事。

前面提到,大量動視的商務人員進入暴雪,這些人員的級別普遍較高。相對于暴雪老員工,他們反而能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

其次,為了提高利潤率、削減成本,動視采取的做法就是裁員。據(jù)悉在2019年,動視暴雪在高額收入下依然大舉裁員8%,其中大半來自暴雪。

如果不是暴雪創(chuàng)始人Mike Morhaime的堅守,可能暴雪最后的獨立性也消失殆盡。

可惜的是,當初暴雪的創(chuàng)始團隊,最終都離開了暴雪。

其實從動視暴雪財報就可以看出來,暴雪的盈利和增長始終不如動視,甚至不如King(同樣歸于動視暴雪旗下的手游公司)。

作為CEO,科蒂克需要對股東和股價負責,那么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從“干兒子”暴雪下手。

后來的故事也不用贅述,暴雪慢慢從一家受人尊敬的“游戲小作坊”墮落成人人唾棄的游戲公司,但依然不影響動視暴雪賺得盆滿缽滿。

到了2021年,隨著性騷擾丑聞以及動視與暴雪兩家新作同時“翻車”,動視暴雪的股價從7月開始持續(xù)跌到谷底,最終吸引來微軟的“撿漏”。

據(jù)知情人士稱,科蒂克將在交易完成后離職,離開他工作31年的崗位。

憑借持有的410萬股動視暴雪股票,他可以得到3.889億美元 (約合 24.71 億元),另外還包括動視暴雪董事會去年頗具爭議地授予科蒂克長期股票獎勵。

有意思是,在任期內(nèi),科蒂克的年薪就超過1.5億美元,在眾多游戲公司CEO中位列榜首,相當于大約1560名動視暴雪員工的總年薪。

結(jié)語

有人說,科蒂克對于暴雪的放任不管毀了一代人的青春;也有人說,沒有科蒂克,暴雪早就消失在維迪旺的惡意收購里。

他就如同硬幣的正反面,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惡魔。

但從商業(yè)角度來說,他無疑是出色的企業(yè)家,無論是一手救活美國動視,還是讓微軟以64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沒得救”的動視暴雪,科蒂克都成功給股東們交出一份成績單,也算得上體面離職

而對于員工和粉絲們來說,這也是一件開心的事情:他們終于不用再忍受這樣的CEO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鎂客網(wǎng)”(ID:im2maker),作者:家衡,36氪經(jīng)授權發(fā)布。

關鍵詞: 人人喊打 暴雪 要離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