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城市生活 >
廢棄礦坑變“天池” 帶你揭開池水五顏六色的秘密→ 2023-06-19 20:42:15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環(huán)境就是民生,生態(tài)建設關乎人民福祉。在吉林四平市梨樹縣孟家?guī)X鎮(zhèn),有一處“小天池”景觀。它的前身是一座“廢礦坑”,曾經由于長期開采礦產,周圍的林地遭到破壞。2018年,當地在實施礦山復綠生態(tài)修復工程中,對礦坑進行復綠,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

點擊看視頻

總臺記者 張傲然:我現在就在當地今年新栽種的一片云杉之中,別看它們現在還不是很高,未來它們能長到40多米,成為這片景觀里的又一片綠色。


(資料圖片)

我身旁的這處天池,沒有濾鏡,不用調色,它呈現出淡淡的藍色,如同翡翠一般晶瑩剔透。

通過水下機位,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小魚和蝌蚪。這些水都是從地下涌出的,再加上一些天然的降雨,就形成了這樣的小天池。看了這些美景是不是以為我們身處一個生態(tài)公園?其實這里是一個巨大的深坑。

整個坑下的面積有30個足球場的大小,坑底到地面的高度將近50米。為什么會形成這么大的一個深坑,這事還要從50年前說起。

其實說到梨樹,當地的老輩都會講,以前這里有五顏六色的土特產,這個土特產指的是石灰?guī)r,最高峰的時候,這里的采礦企業(yè)達到了108家,有上千名礦工。

這是吉林一號衛(wèi)星近期從50萬米高空拍攝到的遙感影像,您看我現在手指的每一處,都是當年由于采礦遺留下來的礦坑,大大小小有將近70個,當年只要一進行生產就會卷起漫天的灰塵。

隨著經濟發(fā)展的轉型,截至2018年,當地關停了所有落后、不達標的礦場,開始進行生態(tài)修復,首先就是拆除礦場當中的地面設施,并進行保護性的土壤回填,共移植樹木超過10萬株。同時對土地進行評估,有3000畝土地適合打造成生態(tài)景觀。

在恢復生態(tài)的過程中,當地也保留下了一些原來礦場的特點。比如在崖壁上仍保留了采挖時的痕跡,也正是因為這里的石灰?guī)r有不同的顏色,當陽光在水中反射之后,就形成了五顏六色的天池。

此外當地還對采石道進行修繕,建成觀景平臺等設施。如今,這里已經成為一個生態(tài)旅游度假區(qū)。

從曾經廢棄的陡峭崖壁,變成如今的詩情畫意,真的能夠感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鄉(xiāng)村發(fā)展或者說是當地經濟發(fā)展的一個核心生產力,我們也希望這樣的美景,能夠讓更多人感受到生態(tài)變化帶來的幸福感。

關鍵詞: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