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城市生活 >
新華全媒+ | 南京,城祭 2022-12-13 22:54:06  來源:來源:新華社

12月13日,南京在寒冬中迎來第九個國家公祭日。10時01分,凄厲的防空警報響起,江上的輪船、路上的汽車跟隨鳴笛,警報聲、鳴笛聲響徹大街小巷、長江兩岸。

這是2022年12月13日拍攝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現(xiàn)場。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這一分鐘,南京的時間仿佛凝固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nèi),肅立著約3000名胸前佩戴白花的各界代表。85年前,侵華日軍在南京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同胞慘遭殺戮,古都南京滿目瘡痍,無數(shù)民眾流離失所……那是南京城歷史上的至暗時刻。

國家公祭儀式現(xiàn)場,95歲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葛道榮陷入回憶。1937年12月,葛道榮的叔父和兩位舅舅慘遭日軍殺害,年僅10歲的他僥幸逃生。

2022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葛道榮(右一)參加國家公祭儀式。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自2018年起,南京將“默哀一分鐘”明確寫入條例,確保國家公祭儀式的莊重感和儀式感,傳遞了一座城、一城人對歷史的敬畏,對和平的堅守。

喧囂繁華的南京商業(yè)中心新街口,車輛停駛,行人駐足;早高峰剛過的地鐵站里,人們停下腳步觀看電視直播國家公祭儀式;在全城十幾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人們低首默哀、緬懷逝者。

這是2022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中山碼頭遇難同胞紀念碑附近江面上參加悼念活動的船只。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中山碼頭叢葬地瀕臨長江岸邊,站在遇難同胞紀念碑前就能聽到長江航道上的汽笛聲。85年前,日軍在中山碼頭一帶屠殺了我同胞萬余人。13日一早,南京海事局的海巡艇上懸掛著“悼念同胞,珍視和平”的橫幅,市民、學生、各行各業(yè)的工作人員自發(fā)來到這里,身著黑衣,手捧菊花,寄托哀思。

悼念的人群中,幸存者常志強的女兒常小梅流下了眼淚:“85年前的今天,我父親目睹了6位親人喪生在日軍的刀槍之下,戰(zhàn)爭讓9歲的他變成了一個孤兒。我希望更多人能夠記住這一天,記住南京,記住30萬數(shù)字背后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是如何消失的?!?/p>

2022年12月13日,許多南京市民前往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分會場悼念遇難同胞。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我們很快就會渡過這個難關(guān),群魔亂舞之后,安寧和秩序?qū)匦聛砼R……”南京大學拉貝與國際安全區(qū)紀念館內(nèi),學生們朗誦著《拉貝日記》選段,將親手折疊的和平鴿放置在約翰·拉貝塑像前,表達謝意,祈愿和平。

1937年11月,南京淪陷前夕,包括約翰·拉貝在內(nèi)的20多位外籍人士冒著生命危險建立了南京安全區(qū),和中方管理人員一道,設(shè)立了25個難民收容所,收容保護了25萬多名中國難民。

“這段歷史告訴我們,人類從來都是相互依存、休戚與共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和平與發(fā)展的共同理念會將全人類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南京大學拉貝與國際安全區(qū)紀念館負責人楊善友說。

“龍盤虎踞,彝訓鼎銘,繼往開來,永志不忘……”國家公祭儀式進行到尾聲,85名青少年代表宣讀《和平宣言》,6名社會各界代表撞響“和平大鐘”。伴隨著3聲深沉的鐘聲,3000只和平鴿展翅高飛,寄托著對死難者的深沉哀思和對世界和平的堅定向往。

江蘇省人民醫(yī)院院長劉云是撞響“和平大鐘”的代表之一?!斑@鐘聲不僅是對死難者的哀悼之音,更是警示之聲,警示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歷史,警示我們每一個國民要認識到肩上的使命?!?/p>

2022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現(xiàn)場,社會各界代表撞響“和平大鐘”。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八十五載,痛感未敢忘。南京之痛,不僅僅是一座城市的悲劇和災難,還是國家之殤、民族之痛,也是人類之劫、文明之恥。

12月13日,全國抗戰(zhàn)主題紀念(博物)館同步舉行悼念活動;全國40多所小學通過網(wǎng)絡(luò)云課堂同步舉行“童心記歷史 云上共朗讀”主題班會;晚上6點半,“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線上線下同步舉行,來自日本、美國等地的國際友人手秉白燭,通過網(wǎng)絡(luò)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致哀。

“外敵的蹂躪和戰(zhàn)爭的磨難,使中國人民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貴。”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周峰表示,我們堅決反對否認和美化侵略、傷害民族情感的言行,在每一次悼念中敬畏生命,在哀思中凝聚奮進之力。(記者蔣芳、邱冰清)

關(guān)鍵詞: 南京大屠殺 中山碼頭 南京大學

相關(guān)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