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
扮狗搶食搔首弄姿怪異表演,不斷刷新人們認知的低俗短視頻當休矣! 2022-03-16 16:50:14  來源:ITBEAR科技資訊

調查動機

今年“兩會”期間,有全國政協委員提出,當前,直播和短視頻內容不乏很多具有正能量價值,但更多的是各種低俗、媚俗、庸俗的短視頻和直播。建議對直播和短視頻進行分級管理與時段管理,強化平臺責任,維護網絡空間的清朗和正向。

低俗短視頻為何大量出現,會帶來哪些不良影響,又為何難以根治?如何才能夠讓短視頻健康有序發(fā)展?帶著這些問題,《法治日報》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衣著暴露的女主播搔首弄姿,說著挑逗性的言語,對著打榜第一的粉絲喊“爸爸”;號稱“鄉(xiāng)村直播”,一群人身穿大紅色西裝、病號服,戴著綠帽子,行為怪異,甚至在地上打滾;標榜“搞笑視頻”中,一男子坐在臺階上吃泡面,叉子掉了,把一桶泡面全扣在了自己臉上……這是《法治日報》記者近日刷多個短視頻平臺時,看到的各種低俗短視頻。

記者在調查采訪中發(fā)現,一些短視頻博主為了吸引流量,不惜嘩眾取寵,故意設計怪異、低俗表演等內容來增加曝光度。近年來,雖然監(jiān)管部門不斷加大對短視頻低俗內容的治理力度,但短視頻低俗化現象并沒有根除,有的主播被處理后“換馬甲”繼續(xù),嚴重污染網絡環(huán)境。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的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中國網絡短視頻用戶規(guī)模達8.88億,較2020年12月增長1440萬,占網民整體的87.8%。

而隨著短視頻的快速發(fā)展,低俗短視頻也在一些平臺上涌現,不斷刷新著人們的認知和底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fā)布的《中小學生短視頻使用特點及其保護》調查報告顯示,有29.7%的未成年人認為短視頻大多低俗。

如2021年12月,有這樣一則短視頻在網絡上廣泛流傳——視頻中一白衣男子前面放了個盆,脖子上拴著根繩子,趴在地上學著狗的樣子,汪汪叫個不停,準備搶盆里的東西吃;前面有個黑衣男子正用腳去踢碗,做出不想給他吃的樣子。評論區(qū)有人調侃,有人罵病態(tài)。

來自四川宜賓的大學生李杰(化名)經常刷短視頻,他深有感觸地說:“現在很多短視頻充斥著謾罵、動粗的情節(jié),還有些博主扮成死人樣,臉上涂得慘白、嘴唇涂成黑色,身體隨著音樂晃動。實在難以理解平臺上為何有這么多低俗的短視頻。”

北京市京師(泉州)律師事務所律師艾泓強說,低俗短視頻不僅有違社會公序良俗,而且屬于違規(guī)創(chuàng)作行為。2020年3月起實施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tài)治理規(guī)定》明確,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應當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復制、發(fā)布含有宣揚低俗、庸俗、媚俗內容的不良信息。

可以預見,低俗短視頻令絕大多數人反感。多位來自北京、天津的家長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低俗、軟色情短視頻充斥網絡,有些短視頻自己看著都心驚、臉紅,孩子不小心就能刷到,這嚴重侵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但另一方面,這些低俗短視頻又動輒幾萬、幾十萬甚至更多的點擊量,被“追捧”成“爆款”,讓博主賺得盆滿缽滿,讓一些平臺成功引流。

原因何在?

“低俗短視頻之所以難以根治,是因為低俗在人類社會中具有獵奇、偷窺和發(fā)泄的社會功能,而互聯網不記名的流量迎合了這一需求。”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fā)展中心研究員曾持認為。

中國人民大學網絡輿情研究所所長周俊告訴記者,低俗短視頻之所以長期占據一定的市場,本質上是注意力經濟的驅動,獲得更多的流量就意味著獲得更多的注意力,從而可以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一些短視頻直播平臺自身審查不嚴,為了流量利用算法向用戶推送低俗內容的視頻,主播為賺取流量,也會選擇迎合算法創(chuàng)作低俗短視頻內容博取關注。”

李杰告訴記者,實在看不下去時,他會選擇舉報。“舉報后平臺會發(fā)送‘經核實,你舉報的用戶確實存在違規(guī)行為,已進行相應處罰’的通知,可往往沒過幾天,又能刷到這個博主的短視頻,內容還是和之前差不多。”李杰說,一些涉事主播的大號被封停后,用小號或其他賬號繼續(xù)直播或發(fā)視頻,“這半年來至少看到過三四個這樣的主播了”。

周俊說,低俗短視頻的泛濫帶來的危害或許短期不明顯,但長期而言,將會破壞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道德秩序、文化傳統(tǒng)等。

針對這一現象,國家相關部門積極行動起來。

2021年9月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fā)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文藝節(jié)目及其人員管理的通知》,要求堅決抵制低俗“網紅”、無底線審丑等泛娛樂化傾向。2021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發(fā)布《關于加強網絡文化市場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意見》,要求堅決處置炫富拜金、奢靡享樂、賣慘“審丑”等不良內容,深入推進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

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官網信息,自2021年10月開展短視頻專項治理2個月里,持續(xù)督導10多家短視頻平臺清理違規(guī)賬號38.39萬個,違規(guī)短視頻節(jié)目102.40萬條。一大批“偽正能量”節(jié)目、借“網紅兒童”牟利賬號、“低級紅、高級黑”內容得到清理。

近日,根據網民舉報投訴和調查核實,山東棗莊網信辦聯合相關平臺對發(fā)布低俗短視頻的“滕州阿豪”賬號予以封禁處理;針對個別主播多次通過短視頻平臺發(fā)布低俗視頻,嚴重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甘肅會寧縣委宣傳部網信中心等逐個約談當事人,責令其刪除相關違法違規(guī)信息。

除了有關部門加強監(jiān)管和治理外,艾泓強認為,平臺也應盡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八十條第二款規(guī)定,網絡服務提供者發(fā)現用戶發(fā)布、傳播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的信息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相關信息,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處置措施,保存有關記錄,并向網信、公安等部門報告。

“遏制短視頻低俗化,平臺應當強化對內容的審核監(jiān)管職責,及時刪除、下架低俗內容的短視頻并封殺賬號。”艾泓強說。

針對曾經的“網紅村”風波,半月談也在相關評論中一針見血地指出,丑行、低俗、惡搞,不應被當做網絡流量和賣點,“網紅村”的出現,是相關平臺失范、縱容的結果,亟須監(jiān)管部門和直播平臺制定更為嚴格的處罰制度。

在曾持看來,要想治理低俗短視頻,首先需要將其納入法治的軌道。“要完善立法,盡量明確低俗概念的邊界,同時出臺網絡內容分級制度”。

他進一步分析說,平臺要積極響應相關部門提出的要求、作出的懲罰措施,處置低俗短視頻及制造者。同時,應對相關內容制作者進行告知和培訓,以規(guī)避低俗內容的生產。“各平臺之間應建立信息互通機制,對屢禁不改的低俗內容生產者采取一致態(tài)度,以防止單個平臺因為擔心流量流失,而不敢懲罰低俗內容生產者的情況發(fā)生。”

“要想根治低俗短視頻現象,就需要掐斷低俗短視頻的經濟命脈。建議在中小學開設相關課程,加大法治宣傳,讓孩子們從小就知道如何分辨低俗內容,如何抵制和舉報這些內容。”在周俊看來,隨著公眾媒介素養(yǎng)的大幅提高,低俗短視頻就會慢慢失去市場,沒有了流量,也便沒有人再去生產這些內容了。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搔首弄姿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